编者按: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调研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两年来,湘西发展得如何了?他们探索出哪些可复制、可持续的脱贫致富新路子?12月1日至3日,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江西日报社、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三家党报集团组成的采访团,共同奔赴湘西,采访精准扶贫的“湘西模式”。
村民在习总书记前来考察的照片前留影(湖北日报记者曲河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陈博雷)新拓宽的村道铺上了沥青,新修建的水渠让自来水进村入户,改造后的民居更显苗家风情……12月1日,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三省30多名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小路、探访他曾到过的农家。
这里地处武陵山腹地,2013年的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山高路远,穷乡僻壤,男人娶媳妇都成老大难——全村4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38个。
不过两年时间,整个十八洞村,处处都在焕发“年轻的活力”。
“有的地方年年扶贫年年贫,为何?老百姓的思想工作,这看不见的扶贫,往往被忽略。”村支书龚海华表示,扶贫首先扶智,扶起群众精气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村后山修一条机耕道,几个村民拦住挖机,死活不让施工,只因占了他们的土坎。村民们脱贫致富愿望强烈,却始终走不出“一家一户”的窄小天地。
如何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制定了涵盖村寨建设、村风民俗等内容的《十八洞村村规民约》,村民按了手印,还把它唱成苗歌。
4个自然寨合并的十八洞村,一度村合心不合。拆“心墙”,聚人心,村里从文化活动入手,过苗年、赶秋、主题画展……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全村村民参与帮忙。走动多了,距离也近了。
“全村人都为十八洞这个集体张罗,财力有限,民力无限。”龚海华感慨不已,如今,只要搞公益事业,人人支持,不管是需要占田占地,还是投工出力。村里顺利拓宽了道路,新建了停车坪、游道、观景台,办起了猕猴桃、苗绣等8个专业合作社。
日子好了,外面的姑娘纷纷嫁进来,一半的单身汉脱了单,还有重庆媳妇在村里开办起农家乐。
三省记者在联合采访(湖北日报记者曲河摄)
(作者: 编辑:王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