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中国气象局:超强厄尔尼诺正式结束 但影响力仍继续
发布时间:2016-06-04 10:48:52来源:新华社进入电子报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林晖)据中国气象局3日消息,依据国家气候中心厄尔尼诺最新监测预测结果,认为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于2016年5月正式结束,但对我国的影响仍将持续。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4月之后快速衰减,目前赤道东太平洋海区大部为冷水控制,赤道中太平洋基本为中性或略偏暖状态。5月第5周,尼诺3.4海区海温指数由正转负,出现-0.1℃。5月尼诺3.4区海温指数为0.5℃,累计强度为30.2℃,南方涛动指数为0.2。以上监测事实表明,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2016年5月已经结束。根据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现状、国内外气候模式及统计方法预测,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继续下降,夏季将转入拉尼娜状态。

  据了解,虽然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由于大气环流对海洋变化响应的滞后性,夏季仍将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影响。预计今年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区位于江南北部、江淮、江汉、黄淮大部、西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东南部。其中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西北部等地降水偏多5至8成。

  气象专家表示,虽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但其影响仍将持续,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仍很大。应做好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准备。同时,沿海地区需加强防范登陆台风及其引发的风暴潮。

  相关报道

  厄尔尼诺“退休”不“褪色” 主汛期可能“两头涝中间旱”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题:厄尔尼诺“退休”不“褪色” 主汛期可能“两头涝中间旱”

  新华社记者林晖、于文静

  早在2016年年初,气象学家就预测本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于5月底结束。3日举行的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厄尔尼诺“退休”的消息终于正式获宣布。

  不过,气象学家提醒,厄尔尼诺尽管“退休”,但不会轻易“褪色”,其影响力仍将贯穿整个汛期,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流域仍然警钟敲响。

  时间长强度大  堪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

  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端于2014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洗礼”,公众对厄尔尼诺事件已不再陌生。这一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通过大气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回顾历史,自195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14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3次达到超强级别,分别是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及本次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指出,本次事件在峰值强度、持续时间、累积海温距平、距平连续超过2.0摄氏度的月份等指标上,对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形成“全面超越”,堪称“史上最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事件虽然是中东太平洋区域海温升高的海洋现象,但通过冷暖海水区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大气原有的运动规律,影响了区域大气环流。如同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在一个海区“发烧”后,引发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感冒”,带来诸多极端自然灾害。

  对中国来说,由于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国家,最大特点是降水年际变率大,在异常海温状态下,变率会更显著。在厄尔尼诺作用下,可激发出菲律宾到南海的反气旋性高压环流系统,这一环流系统叠加在副热带高压上,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南,不利于汛期雨带移动。

  换句话说,在厄尔尼诺影响下,“雨神”可能会更“专一”地光临某一特定地区,导致发生大洪水的概率迅速攀升。

  从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来看,正是因为汛期整条雨带围绕长江下个不停,才导致长江洪水形成“峰连峰”的态势,造成流域重大险情。

  四大江河汛期高危 全国或“两头涝中间旱”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十多轮强降雨过程,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十分罕见。

  据国家防总统计,入汛以来的降水为近55年来第二多,江南、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地部分地区偏多三成至一倍。湖南湘江、江西赣江、广东北江、广西桂江、福建闽江等118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

  不过,入汛以来的降水多为移动性降雨过程,雨带并未停滞不前,而是来回摆动,使得南方各省区基本上“大雨均沾”,尚未酿成流域性重大灾情。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具有缓变的特点,且大气对于厄尔尼诺的响应一般具有滞后性,因此在6月至7月的梅雨季节,大气对于厄尔尼诺的响应可能会进一步显现或放大。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今年南海夏季风于5月底爆发,这意味着西南水汽输送明显增强。低层西南风会将热带海洋上丰沛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东亚大陆输送,季风雨带逐步向我国中东部地区推进,我国将全面进入主汛期。

  国家防总最新预测表明,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总体偏多,并特别指出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可能发生大洪水,不排除其他大江大河发生洪水的可能。与此同时,华北地区等地可能出现较重旱情。这意味着今年汛期全国或出现“两头涝中间旱”,也就是南方和东北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华北地区则以旱情为主,既要防汛,也要抗旱,防汛抗旱形势严峻。

  “到目前为止,大气中发生了很多与1998年相类似的气候现象,人们需要以1998年为标准,做好应对大洪水的准备,打好战胜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洪水的硬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专家周兵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拉尼娜“接棒”厄尔尼诺

  气候专家监测表明,当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正快速发展。如果海水降温幅度和时间达到一定临界值,则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的反面——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在极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转向拉尼娜现象的几率较大。在前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结束后,分别形成了两次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现象。国家气候中心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将继续下降,夏季将转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的危害通常弱于厄尔尼诺,但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我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尽管拉尼娜现象未必直接作用于主汛期,但对后期气候走势的影响不容忽视。

  除了降雨外,厄尔尼诺对全球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综合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和作物产量预测模型分析认为,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不少国家气象条件偏差,预计2016年印度小麦和巴西玉米都可能减产,从而拉抬国际农产品价格。

  对我国来说,当前正是夏收时节。专家建议,面对日益严峻的主汛期天气形势,夏收各地需抓住降雨间隙,及时收获、晾晒,确保颗粒归仓。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