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办案是一项“难差事”,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绝非一夕之功。只有信守“工匠精神”,才有可能办好案件这个高难度的“产品”
近期,北京警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碰瓷”敲诈勒索违法犯罪活动展开专项行动,一举打掉3个“碰瓷”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7名。在普通群众看来,这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但从犯罪侦查角度来看,结案的背后,是民警一个月里数千次的跟踪取证,从长达几千个小时的数据资料中甄别犯罪证据,在成百上千人中厘清犯罪团伙构成,搜集分析上万条分散信息抓住概率1‰有效的线索……这种“数千次、几千个小时、上万条信息”的专注坚持,就是警方在执法办案中体现出的“工匠精神”。
事实上,警方办案所打造的是一种特殊的高难度“产品”,事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不仅“碰瓷”,大多数团伙性质的犯罪往往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作案地域性广、隐蔽性极强,单纯查找线索已非易事,要想将整个团伙的证据链采集完整且固定,复杂程度不难想象,技术难度非常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警方办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一方面,刑事案件持续高发,“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办案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精神极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犯罪的隐蔽性、流窜性、组织化、智能化特征越发突出,新型犯罪不断涌现,疑难案件增多,对办案能力提出了挑战。加之我国司法改革不断深入,侦查工作逐渐转向以审判为中心,对侦查取证、执法规范、法律适用等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案件侦办不仅要合乎法律程序,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更要经过来自内部法制部门、督察部门以及外部检察机关等多层次的检察监督,确保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做到案不漏人、人不漏罪。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精雕细琢、专注坚持、永不言弃的工作理念。侦查办案是一项“细差事”,侦查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办案民警的专业能力直接相关。便衣侦查、跟踪守候、追缉抓捕、案件串并、法律定性……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才能够真正地“办好案”;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侦查办案也是一份“苦差事”。犯罪嫌疑人常常昼夜不定,办案民警需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蹲守、查证、抓捕过程中的艰辛和危险更是外人所不能体会。如果没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专注坚持的精神,案件几乎不可能办下去。
侦查办案还是一件“难差事”。上千条线索的逐条比对分析,落了一条就可能再无机会。线索落地跟进,基础信息随时变化,可能需要无数次重新再来;每一个法律环节都必须环环相扣、严丝合缝,证据合法充分,证据链完整有效,少一环都可能无从继续。面对这样的“难”,办案民警需要有“不轻言放弃”的意志品质。
在这个意义上,公安机关需要培养更多的“工匠”警察,创造一个个像“便衣老李”“神探张惠领”一样的“工匠”品牌;社会需要弘扬弥足珍贵的“工匠精神”,让有“工匠精神”的公安民警获得社会的崇敬与尊重。这样,才能促进执法者不断提升品质,让每一道工序更加严格地运行在法律框架下,让每一位公安民警都成为捍卫法律、守护法治的精工名匠。
(作者:李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