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桥附近的小麦便利店。
“缤果盒子”落户上海、“淘咖啡”亮相杭州、“F5未来商店”现身广州……无人便利店近来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热度大增。店内无人值守、消费者“拿了就走”,炫酷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体验,也让无人便利店成为城市新时尚。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州桥附近就出现了这样一家无人收银的社区智能便利店,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尝鲜”。
【三步实现自助购物】
走进海淀区苏州桥附近的YOU+国际青年社区,记者发现,一个外观酷似集装箱、面积近20平方米的小房子坐落在小区一角。透过这家名为“小麦便利店”的店面玻璃窗,只见店内摆满了货架和商品,却不见里面有工作人员值守。
首次进店的消费者只需按照门上贴的一份“购物指南”,根据提示完成三步操作,即可实现自助购物。首先用手机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完成注册;其次将公众号里生成的二维码对准门上的刷码器,实现刷码开门,或者在公众号内上传头像,在店门前经过自动识别并解锁,实现“刷脸”进店;最后进店购物只需扫码支付即可。
与传统便利店不同,这家智能便利店没有收银台,并且店内饮料、零食、日用品等各个商品旁还多了一个二维码。消费者买东西只需打开微信公众号上的“扫码自购”,对着商品价签上的二维码或商品本身的条形码扫一扫,商品就被加入到购物车中,在线支付就能完成购物。
虽然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但小麦便利店在当前测试阶段仍配备了1名店员。“无人便利店是智能便利店其中的一个模式,小麦便利店在需要时可支持无人值守。”小麦公社副总裁全斌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小麦便利店在北京投放了10家店,且仍处于测试阶段。店员只需白天到店,晚上这里就成了真正的无人便利店。“相比无人概念,我们更多地会分析用户行为、到店频次、年龄段、喜好等后台数据,并匹配前端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智能技术各显神通】
“无人便利店的出现并非偶然。”洪泰基金管理合伙人彭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需求端来看,一是传统零售两个最大成本——人工和房屋大幅上涨,对零售业态影响较大,很多人在寻求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二是如今年轻人去传统便利店就业意愿不高,导致行业扩张面临挑战。从供给端来看,如今各垂直领域技术发展都趋于成熟,如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线下支付等,只需要一个技术整合者来整合这些技术应用,就有机会形成比较好的商业创新模式。
专家表示,人口红利的消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加速了零售行业以机器代替人力的趋势,其中各类智能技术扮演了关键角色。小小便利店如今正在成为前沿科技的“集大成者”。
以阿里巴巴无人零售店“淘咖啡”为例,顾客只需扫码通过闸机,在店内挑选商品后通过“支付门”,商品就会自动结算扣款。业内人士表示,“淘咖啡”采用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方案相对比较成熟,作为一种电子标签,RFID利用射频通信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让购物变得快捷方便。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视觉识别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教会计算机识别商品的类别价格,实现自动扣款。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Go无人便利店,便是以这一技术为基础。这种便利店通过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自动识别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并在顾客账户上结账收费。但随着无人超市规模的扩大,这一技术系统的计算量将大幅提升,对CPU提出巨大挑战。
【运营能力更为重要】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零售业态,但目前在各地出现的很多无人便利店仍在试水阶段,这一新潮模式是否会成为行业趋势?
对此,彭创认为,从技术的覆盖面和普及程度来看,目前垂直技术发展得比较成熟,也就意味着未来针对这些垂直类技术解决方案在零售行业的应用非常有前景。“但也要看到,这波浪潮的核心关键点还是对零售业态本质的驾驭能力。除了前端布局,包括供应链管理、商品质量控制等在内的后端能力更为重要。”
专家普遍认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零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管理方面,无人便利店的店面虽无人售货收银,但仍十分考验企业线上线下、前端后台的整体能力。作为消费升级时代的新生事物,无人便利店的定位不应是取代传统零售业,更多的是对传统零售业的补充、升级,通过新科技的充分应用和融合,创新商业模式,优化产业形态,推动消费升级。
此外,外界还关心,消费者诚信问题是否会影响无人零售店的普及。全斌表示,目前无人零售店一般设立在消费群体比较固定的地方,进店之前要先扫码、刷卡或“刷脸”等,这些身份识别方式使失信行为成本较高。此外,无人零售店内也往往会有一些“镜头监管”。“未来,我们也会和一些成熟的信用体系合作,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计入诚信体系,通过技术和管理培养大众更好的诚信购物习惯。”
本报记者 赵鹏飞 文/图
(作者: 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