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前,“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强化责任、敢于担当,点对点、实打实解决问题。
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四项重大生态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破解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难题?既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也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通过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投资“隐形门槛”,解决好民间资本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往哪投的问题,最大程度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民生工程既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运营好,避免建成后“晒太阳”。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起来了,但运行无力;荒山上树栽起来了,但缺乏后期管护……在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中,一些地方还存在“重工程、轻管理,重建设、轻运营”的倾向。只管建不管用,劳心费力的“建”又有什么意义?对类似倾向不坚决纠正,群众如何能受益、又怎么会满意?解决建成以后的管护问题,方法和机制务须科学。把科技手段引入到“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全方位监控监测,就能解决很多管理上的难题;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才能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湖北时要求,“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雷厉风行、见底见效”,这是我们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深入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既要直面问题、找准症结,也要动真碰硬、科学施策,把问题作为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我们就能以更强保障破解难题,以优质工程造福百姓。
(作者: 编辑:周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