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精英大手笔——
豪掷800多万元送员工读书
即便不是冲着富豪去读EMBA,女学员在这个平台做成生意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一名EMBA班学员向记者透露,既然是给有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开设的EMBA班,读书和做生意同时进行是难免的。听说有一个来自襄阳的金融领域的学员,在读EMBA时认识了一打造世界级商贸“航母”的领航人刘卫高,两人达成初步意向,刘卫高或有可能到襄阳去投资。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很多EMBA学员都不讳谈EMBA能形成一个更好、更直接的商务交流平台。武汉大学2009级EMBA学员王晓芹,当时还在重庆市发改委当处长。她表示,来学习就是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知识、扩大交际平台、拿一个含金量较高的文凭,“同学之间的感情真的不一样,如果要办个什么事,有位同学在那儿,底气也会更足的。”
也许来读EMBA的人,大多怀揣上述三大目标,只是个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许多人看来,能交得上对事业发展有用的朋友,或许是更多人的目标。甚至有准学员就是抱着“做生意”的态度去的。一名高校EMBA班前招生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前几年,某银行一支行行长就多次来报名,并索要当年已报考EMBA班的人员名单,“多次拒绝多次来要,可谓屡败屡战”,该负责人分析说,“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有没有需要的‘资源’,再决定是否报考。”不过,该负责人认为,“如果只抱着做生意的态度去读EMBA,估计效果有限”。
据介绍,国外主流商学院也很重视校友网络的建设和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但他们的核心仍然是保持各自特色的课程以及教学质量,而学员不仅仅是看重校友资源而上学,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但中国部分商学院还停留在以构建校友资源取代学习成为主要目的的阶段。
如果商学院和学员将构建圈子当作主要业务经营,就有些“过头”了。事实上,也有商界精英为员工豪掷800多万元,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武汉大学2011级EMBA学员刘卫高,是浙江芬利集团董事局主席、云南中豪置业公司董事长、总裁,在打造世界级商贸“航母”的同时,没忘给员工“充电”。在武大2011级EMBA班46个人中,除他自己外,还包括手下16名中层以上员工,如财务经理、办公室主任、工程部副总、董事长助理和营销总监等,都在16名之列。
叶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24.8万元的学费外,昆明至武汉每月一次的往返交通费、住宿费加上出国游学等费用,一人的花销近50万元。这样算下来,17名学员会花掉800多万元。不过,她分析说,刘卫高的眼光很长远,800多万元的付出,可能会得到数倍的回报。
谈及选择武汉大学EMBA的初衷,刘卫高说,提升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助力事业。刘卫高还表示,记得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当两个人交换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所以,我觉得EMBA就是一个思想碰撞、思想交流的平台。我们在这里不但可以学到专业知识,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坦诚交流、精诚合作、取长补短,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作者: 编辑:记者郑先正 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