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盲侠”郑举选:汉正街第一个万元户

发布时间:2013-09-04 06:53:01来源:SRC-13

  淡出商界20年

  一直关注汉正街

  郑举选现在的住所非常宽敞,记者推开后花园的门,误以为进入一个会所。这处屋子的来历,也体现着这个生意人的精明、决断和务实。

  郑举选说,这里原本是一家幼儿园,因生源少办不起来,5年前,一个朋友得知业主要卖房,告诉了郑举选。他让儿子来看后当即决定买下,且室内布置还是他亲自设计的。“这个房子对我蛮合适,南北通透,一楼摸起来方便,我家客人往来比较多,也方便。”

  淡出商界近20年的郑举选,一直关注着汉正街。

  他说,虽然早些年的坎坷都跟汉正街有关,但他很感激汉正街,“汉正街锻炼了我,养活了我,还给我树了铜像。”

  谈及汉正街树的那个铜像,郑举选说,当时他不接受,对相关方说“汉正街有的人财富比我大得多”,但对方坚称,“再多我们也不想给他们树,因为你最能代表汉正街的精神。”虽然最终他也没答应,但那个童叟无欺的“郑举选铜雕”在汉正街竖到现在。“现在我‘讨饭’的一套东西,篮子、碗、棍子,还在汉正街。”郑举选称,如今他在汉正街还有几个小门面,吃租金。此外,他也在汉口北买了门面,但交给他人在管理。不过,每每提及汉正街的搬迁,他仍然流露出痛心和不舍:政府应该做好筑巢引凤的工作,千万不要让老市场死掉了,新市场还未起来。

  郑举选家族有30来人在汉正街做生意,郑举选的两个儿子也在汉正街经商。

  问及这些家人的经营状况,郑举选淡淡地说“一般一般”,称“该带的带了,该给的给了,我现在上不找政府、下不找儿子,不给人添麻烦最好”。

  晚辈们向他请教经营方面的事时,他很少具体指点,最多的回答仍是那句话:买卖如修行。

  很多人认为,郑举选留在汉正街的,不只是一座铜像,更多的是无尽的传说。

  绰号“电子计算机”

  “眼睛看不见,大脑来弥补”

  “董事长在汉正街有很多绰号,其中一个是‘电子计算机’。”郑举选的老友、86岁的邓老告诉记者,郑举选过人的记忆力,早些年在汉正街时就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一度被说成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

  “他的屋里总是排着队,他也不用算盘,客人买了几十样东西,有的一元八角伍,有的两元九毛八,都不是整数,结账时,几千几百几十几元几角几分,他靠心算一下就报出来。仓库里哪样东西放在哪儿,哪样东西多了少了,他一清二楚。”很多年没见的朋友,只要对方喊他“老郑”或他的绰号、小名,他凭着声音一下能喊出对方的名字。

  记者采访中也见识了郑举选的惊人记忆力,他家座机响起时会播报一串数字,几次数字还未报完,郑举选就开始喊会计小江,是某某人的电话。他说脑子里记着很多电话,只要经常联系的人,他都能记住对方的号码。

  记者问郑举选,记忆力和听力是不是天生的?他对记者袒露心扉,“不是我本事有多大,也不是有什么特长,看不见是蛮痛苦的,很多东西要靠脑子记、靠耳朵听,来弥补我的不足。”

  原来,郑举选6岁那年,老家汉阳县侏儒乡(现蔡甸区侏儒镇)流行天花,在短短25天,5个兄弟姐妹被夺去生命,他侥幸活了下来,但从此失去了视力。

  生活的磨难,让郑举选无时无刻不在训练自己。他淡出商界后,上了老年大学,在乐队什么都学了一点,现在家里还有六把琴、四把二胡、两把京胡、一个月琴,还有葫芦丝。闲暇时,他打打拳、跳跳舞、写写字,并代表盲协多次参加象棋比赛。

  “兴趣广泛是一个方面,我怕又看不见又痴呆了,我就麻烦了!”郑举选说,这几年,他一些活动参加得少,但仍经常在电脑上下棋,他靠会计小江播报,跟电脑那头的人对弈,“往往十盘能赢个八盘”。

  既然活着

  就认真过好每一天

  晚年的郑举选身体也有些小毛病,但仍步履矫健、思维敏捷,这跟他注重养生、保健密不可分。“生活靠自己去安排,尽管看不见,我也让晚年生活尽量丰富一点。”郑举选说,这么多年,他雷打不动地每天凌晨5点起床喝杯水,一年四季用冷水搓脸,“每天最少走两个多小时,不动不行!饮食上注意清淡,不吃得太足。”

  在他家庭院里,郑举选特意让记者听一档广播语言节目“人生感悟”,其中提到“人生有一个词叫珍惜,经历过饥饿的人,才懂得珍惜温饱;经历过失去的人,才懂得珍惜现在……”郑举选感慨地说,“这档节目太好了,虽然我活了70多岁,很多地方我还要学习,要重新做人,我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跟这些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最近几年,郑举选的生活每天围着录音机转,床头、会客厅、书房等摆放的收音机不下10个,以便随时随地打开听节目。除学习保健知识外,就是学如何做人。自从发现这档节目后,他坚持听了几个月,还让会计小江将这档节目录下来,好反复听。

  给记者触动最大的,是年过七旬的郑举选重复说了几次,既然活着,就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非职业“证婚人”

  郑举选淡出公众视线多年,记者采访他颇费了番功夫,最终辗转通过原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作者刘富道,才得到郑举选的座机电话。

  第一次拨通电话时,恰逢郑举选被朋友接走,朋友非要留他住一晚,遂把采访时间约在8月25日。未想,当日采访未结束,又有两位老友接他吃饭,他遂把记者也请到酒楼。“我们一帮老朋友,现在还经常聚一下,有时候他们请我,有时候我请他们,我这里也蛮宽敞,一起来我这里喝喝酒。”

  郑举选喜欢结交朋友,很多采访过他的记者也成了他的朋友。他对此津津乐道,“我和刘富道聊得蛮投机,说话抢着说,他说十分钟,我绝对要说两个五分钟;喝酒抢着喝,他喝半斤酒,我绝对喝两个二两半。”“省台一个记者1985年采访过我一次,后来我们的关系比弟兄还要亲,经常打电话,哪怕鸡子生个蛋都要电话讨论下……”

  2008年,本报《改革开放30年·时代标杆》大型系列报道采访过郑举选,他几次嘱托记者,向当年写报道的王记者问好。

  郑举选一些老朋友的后人、家族的晚辈等结婚,时常邀请他去证婚、讲话,他笑称,“太子酒店的蛮多司仪都认识我,一见到我,就说‘哎呀,又是你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