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记者瞿祥涛)完成3.8万亩的定单玉米销售,年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联动农户6356户致富,销售期解决300余人就业,实现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这是2014年曾思来和他所领导的武汉市绿色食品责任有限公司交出的成绩单,不仅带动了武汉市汉南区的农民致富,也为他“玉米大王”的称号再增色。
今日的“玉米大王”,曾经也在玉米上栽过跟头。然而,一次明知要亏损40多万元,但毅然选择继续按订单价收购的坚守,让曾思来的事业迎来转机。诚信是他的“成功密码”。
1999年,曾思来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南下广州。几年时间下来,外面世界的飞速发展与汉南老家的改变甚微在他心中形成强烈反差,“内心有种声音不停地告诉自己:回到农村去,帮助农民致富”。
2004年,曾思来回到家乡汉南后,通过实地调查,把农业种植的目标瞄向了“甜玉米”。通过咨询专家,以及自学农业知识,他成功在自家10亩良田上摸索出一套一年三季甜玉米高产间套技术,年亩产达6000多元,是一般农田产值的4倍。
同年11月,曾思来开始谋划创立武汉思念绿色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鲜食玉米的定单种植和销售,以“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开始规模化经营“甜玉米”。
然而,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
2005年6月前后,鲜食玉米集中上市,由于持续高温,运输、损耗加大,鲜食玉米的价格由最初的每根3毛5分钱一路下跌至每根6分钱。如果按照每根3毛3分钱的订单价收购,曾思来的公司将亏损40多万元,这对羽翼尚不丰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我深深明白,公司要发展壮大,必须有诚信做支撑。”曾思来当即决定,即使亏损也依然按照订单价格收购。资金不够,他拿出父亲的退休费、即将博士毕业的哥哥与企业签订的就业意向所得的预付金,能借钱的地方都“厚着脸皮”去借。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起步之初亏了不少,几乎绝望,但我却得到了很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如果当时我看到情况不妙逃了,可能我现在就什么也没有了,正是因为我的这种坚守,赢得了广大农户的信任,为我后来的创业积攒了无形的财富。”曾思来说。
诚信,为曾思来的事业插上了腾飞之翼。
2006年,汉南举办第二届甜玉米文化节,甜玉米借节扬名,上市价达到每根6毛钱。农户因为信任曾思来的公司,还是按每根3毛3分钱的订单价格把产品交给公司。但是,曾思来毅然决定提高定单价收购,累计追加兑付130多万元。
诚信实现了双赢。农户因种植甜玉米,每亩净增收1500元;曾思来的公司不仅补亏,而且还净赚50多万元。
几年来,曾思来不断改进摸索不同的定单方式,但诚信一直是他经营事业的最低准则。曾思来的玉米事业也因此越做越大,“下一步,我将大力开拓市场,在流通上下工夫,在反季种植、反季销售上做好文章,积极加强与加工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做强做大汉南鲜食玉米产业”。
(作者: 编辑:陈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