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工业园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五个产业园区中,名称中有台湾元素的就有两个。
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谈起台商人们普遍带着感情,说起台湾大家都很熟悉。
23年坚持不懈引进台资和始终如一真情服务台商,让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成为国内台资企业五大聚集区之一,在岛内台商群体中有着极佳的口碑。过去的经开区,是老一代台商抢滩祖国大陆中西部市场的“战略要点”,今天的临空港吸引着众多宝岛青年前来创新创业。
在引进台资、服务台商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与台湾的交流逐步从产业延伸到文化、青年等多个层面,成为鄂台交流、汉台交流的重要枢纽和关键节点。
台资和台商,在经开区改革开放、转型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推手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统一企业等知名台企引进为契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开发开放水平持续提升,食品、机电等台商聚集产业蓬勃发展,成长为开发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对台交流,已经成为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将秉承经开区服务台商、支持台商的良好传统,吸引台商和台湾同胞参与经开区中部临空经济先行区、湖北高端产业集聚区、武汉滨水生态幸福形成区建设,使他们成为“经开区合伙人”,为深化鄂台、汉台交流再作新贡献。
链 接
招商“串联式”
服务“清单式”
位于经开区台商密集区的台玻集团
“现在针对台商的招商引资还是很激烈,有些地方的招商人员有时会‘潜伏’过来和我们这边的台商接触洽谈。”昨日,经开区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这种竞争,他们有自信,相信比选之后,台商仍会选择在经开区。
自信背后,是针对台商引资中的布局与考量,以及服务台商上的周到与细心。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种软实力,是临空港经开区对台资的最大吸引力所在。
台商,具有扎推落户的习惯。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进行“串联式”招商,是经开区引进台资企业、台商项目的重要工作方式。
近年来,根据优势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划,经开区重点围绕生物食品、高科技机电产业、高端物流等重点产业,抓住岛内产业外移和东南沿海台资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台招商引资。
台资食品企业落户,在其中具有典型性。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是中国食品工业强区,拥有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200余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在掌握台资意向后,经开区招商小分队一方面赴上海、东莞、昆山、广州等地向台资企业发出招商意向,一方面进入台湾,围绕台资知名食品企业进行“定向招商”。
85度C、黑旗食品……一批知名台资休闲食品企业,均将落户地方选择在临空港经开区。
同时,支持全国台企联、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工会等台商组织、台湾行业组织协会在经开区设立办事处和分支机构,依托协会的资源,进行产业“串联式”招商。
已经落户的企业,往往成为经开区最好的“招商助手”。经开区台办介绍,知名台资汽车零配件企业敏实集团落户后,帮助经开区引进了和盛、敏岛等4个汽车零部件项目。
“依托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引进的项目,与经开区现有产业协同度高,企业不仅节省运营成本,还就近找到了市场。”
经开区台商工业园区介绍,在引进台资企业的同时,该区还在80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设立了7.02平方公里的“台资密集区”,为台资扎堆入驻提供载体和空间。
坚持台商问题无小事的服务理念。经开区以台办为牵头单位,在台资企业落户时,提供项目全程服务清单;企业落户后,提供问题解决的服务清单,为台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
“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台资企业联系工作机制和受理台商投诉制度,以及台商投资环境责任制度、重大台资项目协商制度、重点台资企业挂牌保护制度。”
经开区台办介绍,该区通过人大视察、纪检监察部门走访等方式,每年2次到台资企业搜集意见,倾听台商的呼声。
“有的台商单面向职能部门反映问题有顾虑,觉得拉不下情面。”今年,武汉台资企业协会临空港分会设立,经开区台办委托协会帮助搜集台商反映的“问题清单”后,协调相关部门处理解决后,向协会提交“反馈清单”。
统一企业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生产线
23年前,统一企业落户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这是经开区第一家台资企业。
彼时,这家以生产方便面和饮料等快消品为主的台湾知名企业,对于当时在经开区的发展并不乐观。
统一的到来,让作为武汉人“米袋子”、“菜篮子”的临空港经开区喜出望外。思想解放的经开区人,顺势打出武汉台商工业园区的旗帜,立足“台”字做文章,开始大规模的对台招商引资。
“位于经开区的统一武汉工厂,是统一在大陆效益最好的工厂。”昨日,经开区台办负责人说,23年的事实证明,统一在经开区获得了超预期的收益,经开区也因为统一收获了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知名度的提升。
在经开区与台湾的交流中,统一的故事,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一桶面”的传奇。统一之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相继引进了台湾远东集团、大荣集团、台玻集团、敏实集团等99家台资企业落户,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台商聚集区。
据了解,23年来,台商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总投资18.6亿美元,分布于机械电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物流、农业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台商企业每年为经开区提供近10亿税收,提供1.1万余个工作岗位。
以台商为中介,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与台湾的交流,始终走在武汉前列。经开区台办介绍,23年来该区累计接待台湾客人1.6万人,众多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经开区参观走访。
两岸“三通”之后,经开区与台湾的交流交往也持续深化,从产业交流扩展到党际交流、文化交流、青年交流、教育界交流。今年经开区先后组织了文化教育、文化旅游、经贸、党际交流、城市管理等5个考察团赴台交流。
“对台交流,去与不去不一样,长期走动与隔三差五的交流又不一样。”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频繁的交流、亲密的交往,不仅有力提升了临空港经开区在台湾的知名度,还为经开区结识了一批台湾“亲戚”。
隔海难隔心,同胞手足情。位于苗栗县南端的卓兰镇,是台湾知名水果产地,也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在党际交流中结下的深厚情谊。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每一个经开区参访团赴台,卓兰镇都会发出盛情邀请,给予热情接待,“大家聚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
卓兰精致农业较有特色,他们就为经开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热情支招;而经开区拥有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和现代物流业,在帮助卓兰镇销售农副产品上义不容辞。
“武汉园博会即将举办,届时卓兰镇代表团将来经开区参访,与我们共同感受园博盛会。”经开区台办介绍,这种亲戚式的走访,让经开区不仅与台湾交流上持续深化,双方感情也得到升华,成为“两岸一家亲”的交流典范。
“在省内,临空港经开区与台湾交流最活跃、辖区台商企业众多,为全省对台交流工作做的区域性贡献也最大。”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在自身与台湾交流的同时,经开区还推动了鄂台交流和汉台交流。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一批台商慕名而来经开区,对于能够落户的他们积极接待,实行全程代办制,对于受限于用地等制约的投资者,他们也会热情引荐给兄弟区域,为台商提供周到服务。
故 事
日月潭上有艘“金银湖”号
统一总裁驱车数十公里只为“东西湖味道”
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位于台湾南投县的日月潭,在大陆同胞心目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将其视为台湾美丽风景的象征。
“去台湾旅游的武汉游客,有时候会碰巧坐上日月潭的‘金银湖’号游船。”昨日,武汉经开区台办负责人笑言,尽管日月潭上游船很多,但是到日月潭游览的经开区人,排队也要等着“金银湖”号。
2012年5月,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旅游协会与台湾南投县观光产业联盟,在日月潭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日月潭与经开区金银湖缔结为“姊妹湖”,并将日月潭上的一艘游船命名为“金银湖”号。
“这艘游船的老板,见到我们这些金银湖畔来的大陆同胞总是很亲切。”经开区台办负责人说,老板一直想来金银湖看一看,但是总是因为时间原因走不开,“我们跟他发出过多次邀请,请他有时间过来走亲戚,一定会热情接待的。”
“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经开区台办一名干部向记者表示,经开区23年的对台交流,不仅让经开区赢得台商的信赖,还使得他们喜欢上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
2013年,统一企业总裁林苍生先生来汉考察统一新厂选址工作。林苍生先生下榻东湖宾馆,早餐时突然提出,想到经开区去吃一碗鱼面。
从东湖驱车数十公里到经开区汉江边,一碗普通的鱼面让林苍生先生意犹未尽。他对陪同的经开区干部说,东西湖味道很特别,让他印象深刻。
“林总裁对东西湖味道印象深刻,在我们看来,是台商朋友对经开区感情深厚的表现。”经开区台办负责人说,每次到台湾参访,都能近距离感受到这份情谊。
今年,经开区经贸代表团赴台湾参访时,台玻集团董事长林伯丰先生正有孝在身。在讲究传统礼仪的台湾,林伯丰先生本可以不会见代表团,但仍坚持宴请了代表团成员。
台湾东裕集团,多年前曾在经开区考察投资百货商店。因为当时条件不成熟,东裕集团转赴郑州投资成立郑州丹尼斯百货。虽然投资不成,但是经开区人的热情和细致,给郑州丹尼斯百货公司董事长留下深刻印象。
“虽然我们没有投资,但是我们和经开区有感情。”经开区台办负责人说,当时丹尼斯百货公司董事长专程从郑州飞赴台湾,只是为了在台湾尽地主之谊,借以向经开区人表示一份谢意。
每一次经开区代表团的参访,在经开区投资的台商们总会聚在一起,主动为代表团安排参访行程,并指定专人陪同。
而对于台商朋友,经开区也表示了自己最大的热忱。经开区台办介绍,对于前来考察的台商朋友,不论身份地位经开区都会给予热情周到的接待,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每年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我们都会为台商举办座谈会,对他们一一走访慰问。”经开区台办负责人介绍,有的台商配偶第一次来汉,他们会专门安排接风,“有的台商朋友返回台湾,我们也会送上有武汉地域特色的伴手礼。”
这种人情味浓厚的交往方式,让台商感到十分“窝心”。一名台商告诉记者,虽然远离亲人,但在经开区并不感到孤单。
武汉籍台胞萧政之先生,少小离家,抗日之初投笔从军,1949年到台湾,退役后活跃于商界。
萧政之1992年首度回到大陆后,心系故乡武汉,先后推动40多家台湾大中型企业来汉考察,力促台湾统一集团等10多家大财团来汉投资。
统一集团落户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是老先生为汉台交流当红娘的得意之作。
上世纪90年代,统一企业时任董事长高清愿与萧政之是挚友,当年准备扩大大陆投资时,向其咨询。萧极力推荐东西湖。统一集团考察后认为:“武汉相关配套企业少,不宜设厂。”
关键时刻,萧政之力劝:“军人打仗,讲究抢占战略要地;商人经商,也要抢占战略要点。武汉九省通衢,就是投资大陆的战略要地。”
寥寥数语,高屋建瓴,统一最终布点临空港经开区。如今,统一集团已计划在武汉设立大陆继上海之后的“第二总部”,将武汉作为统一集团在大陆的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培训中心及资讯中心,“战略要点”地位凸显。
曾参与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早期建设的原东西湖区政协主席蒋方淮,在一篇关于引进统一集团的文章中回忆作为双方“媒人”的萧政之。
文章写到,萧政之曾对当时参与引资谈判的双方人士表示,“我好比是个红娘,把统一企业这个漂亮姑娘介绍给你们,你们拉一拉,我推一推,不就成了。”
蒋方淮说,萧政之的热情推动,对引进统一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此后“嫁到”东西湖的台湾“漂亮姑娘”也越来越多。
临空港经开区
吸引台资历程
1992年10月,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兴办吴家山经济发展区。
1993年经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2000年1月,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同年,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科技部批准设立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
2005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用地审核和国家发改委名称核准,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和武汉食品加工区,对外统称为“武汉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核准面积21平方公里。
2010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准面积19平方公里,享受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2013年,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以临空港命名的国家级功能区。
2015年,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投资落户台资企业达到99家,距离百家台资企业落户的阶段性目标咫尺之遥。
本版撰文:记者罗京 通讯员彭吉松
(作者: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