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专家称治湖北“三农”病根 须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15-10-16 15:19:13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记者 郑青)10月16日,湖北省“三农”工作专家座谈会在武汉召开,会议聚焦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会治理等热点问题,与会专家争相发言,就如何做好湖北省的“三农”工作献计献策。

  国家“战略粮仓”湖北发展存硬伤

  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5%,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研究员邹进泰指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滞后成影响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在湖北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十分薄弱;农技推广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市场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与实际需要尚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较低,主要农业科技入户率不到40%。这已经成为影响湖北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邹进泰建议,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服务机构特别是乡镇农技站条件能力建设。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粮食生产经营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粮食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备条件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粮食领域公益性服务。

  “三农”问题久病不愈有病根

  农业增效慢、农民增收难、农村治理差……导致中国“三农”问题久病不愈的“病根”在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认为,问题就出在现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本身,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推行过程中的“分有余、统不足”甚至“只有分、没有统”的缺陷性。

  “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个生产力的问题,而更关键的是个生产关系的问题。”宋亚平提出: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前“三农”工作走出窘境的正途。

  宋亚平表示:这样一来,可以使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涵的“分”优势与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要内涵的“统”优势重合在一起。“统”与“分”的关系整合好了,“三农”问题的各种纠结就会烟消云散,现代农业的愿景就会水到渠成。

  青年拼命地逃离农村有原因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湖北省农村进行了大规模“合村并组”,如今的一个行政村一般都有几千人,不但农民之间相互不熟悉,甚至还存在彼此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这样一个大行政村里,根本不可能建立社区认同。”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吴理财认为:在湖北农村,社区营造不是简单地“换行政村的牌子”,而是着力于农民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的营造,增强社区认同感和社区共同行动力,使农民能够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在自己社区里,让农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社区营造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而不能像现如今的许多青年一代农民那样拼命地逃离农村、拥抱五光十色的城市。

  在进行社区营造的同时,将公共服务进一步下沉到村组。吴理财说:“如果能够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他们又何必要离土离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镇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