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一半落户武汉,一批新能源汽车科研机构拔地而起
今年年初,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彩旗飘扬,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至此,中日法美四大车系聚首江城武汉。这成为武汉汽车产业再出发的起点,为“中国车都”再添浓重一笔。
时针拨回2003年9月28日,随着第一根基桩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打下,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正式从十堰搬迁至武汉,吹响了武汉汽车产业新世纪冲锋的号角。
12年来,东风依托武汉成为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2014年全年销量达到380.25万辆,同比增长7.57%,研发基地、销售网络和投资合作遍布五大洲;12年来,武汉依托东风,成功上位“中国车都”,仅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4年整车产销均突破11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汽车产业更是成为湖北省2014年盈利能力最强的支柱产业之一。
多点布局
万里长江之滨,千年古镇金口,2012年6月,上汽通用投资70亿元人民币,在此建造通用在华的第四座整车厂,小镇悄悄迎来改变。
一条条公路贯连,一座座厂房兴建,一家家零部件厂商入驻,2015年1月28日,一辆“武汉造”通用小轿车的下线,宣告着年产能24万辆的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借助黄金水道优势,这里新产的汽车,可上达川渝、下抵苏杭。同日,上汽通用武汉基地投资75亿元的二期项目也正式动工,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届时,总产能将达72万辆,总产值目标更是直指千亿。
这不仅仅是再添一座整车厂。当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整车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比例是1:1.7,汽车产业一般可以拉动10多个产业发展。”实际上,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建造之初,就有15家核心供应商跟随而至,未来这里还将实现核心零部件及配套企业100家以上、产值过千亿的目标。
这些,只是武汉汽车产业“十二五”期间布局的一部分。
2013年9月底,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同年12月,东风牵手雷诺,双方共同投资77.6亿元组建东风雷诺,整车厂落子黄金口;2015年4月,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基地落户黄陂;8月底,江淮汽车确定落户蔡甸……
主机厂的落地也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厂商。2013年10月23日,东风汽车牵手德国传动制造商格特拉克联手开发生产双离合器变速箱;2014年9月3日,世界500强、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霍尼韦尔在光谷佛祖岭建设涡轮增压器厂;今年11月6日,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商法国哈金森公司在武汉开发区的新工厂投产……
截至目前,武汉已有汽车零部件企业300多家,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动力总成、内外饰件、车载系统等,包括佛法雷奥、康明斯等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20强已有一半落户武汉,汽车产业链由点及面迅速扩张。
产销两旺
2014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64.59亿元,增长12.3%。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武汉5个千亿产业中产值最高,产值达2346.15亿元,同比增12%。为武汉总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很久都没有这样的盛况了,武汉生产的东风风神AX7自上市以来长期供不应求,顾客提车还需要耐心等待。”一位汽车业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如此形容武汉车市。事实确实如此,来自武汉市国税局车购税分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武汉新增33.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7.41%,征税价格破500亿元,武汉机动车总保有量近187万辆,几乎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汽车。今年1—9月,武汉再添28.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6.86%,按照武汉市目前实有人口已达1100万计算,该市平均每5人拥有一台车。
另一边,车企们也在寒流中顽强生长。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武汉本土车企神龙汽车公司销量创70.4万辆新高,同比增长高达28%,增速是整体车市两倍以上。同时,东风旗下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也分别以95.42万辆和64.6万辆的成绩名列全国销量榜第六和第九。今年,继4月上海大众拉开官降价格战序幕后,神龙旗下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随后跟进,力保全国销量前十。今年1—9月,东风日产和神龙汽车销量分别达到66.82万辆和49.87万辆,东风日产轩逸更是夺得上月销量榜冠军。
今年7月22日,《财富》杂志发布的2015年世界500强中,东风汽车公司以789.7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109位,较上年的第113位上升了4位,位列中国上榜企业第21位。
亮剑新能源
“所谓‘中国车都’,不仅仅是强在产能,更强在技术。新能源汽车就是武汉汽车工业的技术代表之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信局副局长张于威日前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汽车工业积淀深厚,在设计、研发、装备、生产等全产业链上拥有先发优势。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进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以来,受到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各级政府重视,早在2013年11月,武汉就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去年5月,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包括免征购置税、免ETC、不限行、政府补贴等9大新政推广新能源汽车,普惠市民,这一举措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武汉的知名度迅速扩散,新能源产业和技术也向武汉集中。
今年4月15日,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落户黄陂,建成投产后,纯电动客车年产能将达3000台、纯电动专用车年产能将达5000台,并实现相应关键零部件本地研发生产,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
同年8月29日,江淮汽车决定在蔡甸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组装厂,该项目拟于今年底开工,争取到2016年形成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营销服务能力。武汉也成为江淮汽车走出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全国战略的首站。
除了比亚迪和江淮,武汉作为东风的大本营,早在2013年9月,就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建设东风乘用车新能源工厂,主要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的混合生产。目前,东风新能源汽车平台已拥有东风风神E30、E30L两款产品,并准备研发A60EV、AX7混动版等新能源乘用车产品。
同时,武汉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东风新能源研发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拔地而起,与武汉理工大、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进一步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将力推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
引领潮流
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理念、制度、机制的创新。
从1992年第一台富康下线开创两厢车先河开始,“武汉造”就一直引领全国汽车业界,而今年年初东风风神L60的下线,也标志着神龙汽车开创中国自主品牌后合资时代,三方研发、合资工厂生产、自主渠道销售,这在国内各大汽车集团里尚属首次。未来5年,神龙汽车还将全面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拥抱“互联网+”,投放的全新车型将搭载车载互联网、自动泊车等智能驾驶技术,加速智能化推广应用。
2014年3月,东风汽车公司正式入股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投资8亿欧元占股14%,正式成为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并列的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外车企合资的另一种制度创新,从“市场换技术”走向了“资本换技术”。东风和PSA牵手后双方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荣辱,共奋斗。
从0到千亿,创新一直是引领武汉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汽车产业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自主创新弯道超越”,武汉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劲冲刺。(记者熊子熙)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