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万璇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甘勇 廖志慧 雷闯
邹薇 武汉大学教授
张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章欢 武汉自贸区申报办新闻发言人
入围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对湖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何意义?
如何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湖北自贸区试验的突破方向在哪里?
针对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邀请专家学者、商务部门代表进行了解读。
一次新尝试,寻找经济新动力
邹薇:设立和建设自贸区是我国现阶段加快推进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获批自贸区,无疑是湖北获得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红利,是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注意到,湖北自贸区与其他几个自贸区在建设方向上的重要区别是,湖北自贸区的特色、定位与侧重点紧密承接了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已经在湖北产生显著推动作用的战略。因此,自贸区是湖北在新的发展阶段、持续稳健推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的一个新的更高平台。
张建华:湖北获批自贸区,这是我国经济寻找新动力、开辟新空间的一次新尝试。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新的自贸区开放将为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尽快走出下行探底寻找新空间和新动力。
自贸区获批,对于进一步带动中部地区、长江中游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被寄予厚望。尤其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通过自贸区的试验,在内陆地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能够让整个中部地区迈向新阶段。
章欢:湖北、重庆等自贸区获批后,长江沿线上、中、下游均布局了自贸试验区,形成协调发展格局。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的核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搞好沿江开放开发,壮大“江海直达”主干航线航运规模,可以形成通过武汉关联中西部地区、通过上海对接全球的航运格局,有利于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助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实现联动发展。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打造“品质湖北”
邹薇:湖北获批自贸区,在结构转型和提升产业素质上有十分明确的要求。
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要强调“有序”。即,必须在把握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准确认识有效供给与需求、充分利用本省生产要素的基础上有序引进,不可一拥而上、不加区分,更不可恶性竞争形成新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湖北是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基础的省份,光谷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突出优势特色,在激光设备、电子通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更强竞争力,成为高端人才、金融资本、技术信息积聚的创新高地。
真正决定湖北未来经济发展路径的,是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品质的产品、产业。因此,获批自贸区后,湖北有更大空间推进产业升级,做强实体经济。要努力打造“品质湖北”,让湖北制造以高质量、高技术、高品质行销国内外,奠定湖北新一轮发展坚实的基础。
张建华: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后劲,有很大发展空间。丰富的科技资源如何进一步转换?自贸区从表面来看是推动自由贸易、投资便利化,实质内容还是发展产业。作为湖北来讲,将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接产业转移,重要的是把传统产业进行升级,让科教资源加速转化。用什么方式进行承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章欢:按之前上报的方案,武汉片区计划重点发展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制造三大产业,将使武汉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要产生“被学习”的示范效应
邹薇:此次7个自贸区,分布在东北、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除了推进“制度创新”的共同点之外,“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是发展的关键。
与其他几个自贸区侧重贸易、交通枢纽、内陆开放不同,对湖北自贸区的要求非常全面,不仅对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要求湖北在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对于湖北自贸区的要求凸显了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的地位,湖北有能力担纲更重要的中流砥柱的角色。
湖北自贸区下一步的突破点在于,夯实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地位;打好“长江牌”,使湖北成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点,真正产生示范效应;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将湖北经济发展推进到新高度。
张建华:自贸区都有点,都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湖北建设自贸区,突破口还是要抓住建自贸区的核心,即负面清单管理。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探索自由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环境。
章欢:在申报自贸区的方案中,武汉制定了161项具体实施意见,其核心是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武汉的综合优势。湖北自贸区获批,有利于发挥武汉科教、创新优势,从高端人才引进、跨国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融合、科研设备进出口、保税研发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际化,实现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发展。
申报大事记
●2013年7月19日,省委常委会议作出决议,要求“积极谋划推进武汉市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
●2014年2月23日,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建设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附总体方案)》,国务院随即批转国家商务部研究办理。
●2014年3月20日,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赴上海学习考察自贸区建设工作。
●2014年6月24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标志着我省先行先试工作全面启动。
●2014年7月31日,省政府举行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启动先行先试工作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先行先试第一批约80项改革创新事项。
●2014年12月23日,省政府举行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第二批先行先试创新事项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第二批60项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事项。
●2015年10月,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请求批准设立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恳请国家批准在湖北设立内陆自贸区。
●2015年12月22日,省政府召开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现场会,发布第三批约60项先行先试创新事项。
企业声音
为产品走出去送来东风
联想武汉基地手机项目部负责人 居万军
湖北获批自贸区的新闻让人激动,为湖北产品走出去送来东风。
2014年,联想集团通过收购美国品牌摩托罗拉移动,有效打开了美国市场,今年前7个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出口手机1504.8万台,同比增长63.4%,其中联想集团出口的手机占全省手机出口总量的84.8%。
按照自贸区的原则,协定双方将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湖北有了自贸区后,为联想武汉基地的扩大规模、更好地走出去创造了政策条件。
期待保税区商品更高端丰富
天猫国际武汉集美专营店经理 张剑
目前,武汉保税区或保税品商店里产品还不够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品、化妆品、红酒、水果和副食产品,品种单一,对老百姓吸引力还不够强。
对符合条件的高端服装、鞋类、箱包、首饰、奶粉、电子产品也应在保税区有一席之地。每年大批游客出国海淘,说明在国内关税系统的影响下,大量中高端商品消费需求在国内难以满足。期待武汉保税区商品管理进一步放开,支持全省跨境电商企业发展。(记者 刘天纵 采访 整理)
先行先试,一路奔跑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甘勇 雷闯 廖志慧
从2013年8月上海自贸区获批,至今已有3年时间。
在学习先进的路上,3年多来,湖北解放思想,一路探索,一路奔跑。
简政放权,“先照后证”率先破冰
2014年7月31日,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湖北发布先行先试首批改革事项。“先照后证”率先在宜昌破冰,并开全国先河。
当月25日,宜昌泊洋商贸有限公司在没有任何许可证的情况下,成功在工商部门领到了营业执照。“按以前先证后照的模式,办下营业执照至少要多等15天。”公司负责人说。
省工商局表示,15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有65项行政审批项目要求继续先办证后办照;另外91项未做明文规定的,我省全部改为先照后证,先在宜昌、襄阳、武汉东湖高新区试点,随后在全省推开。
一系列改革举措,先行先试。全省推广网上自主办税,企业办税再也不用去窗口;外资企业年检改年报,只需1天就可上网;外商投资审批权下放,东湖高新区、襄阳、宜昌三地获得省级外商投资审批权限;工业投资先批后审,负面清单外的工业企业投资备案项目试行“承诺审批”。
在试点核心区,东湖高新区在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扩大开放等四大方面启动26项试点。
接轨自贸区,政策干货比拼含金量
2014年12月23日,省政府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二批先行先试事项,含金量成色十足。
实行所得税抵扣等中关村试点政策;在东湖综合保税区推行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探索快验快放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4方面,启动60项创新事项。其中,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是重中之重。
开放不够一直是制约我省加快发展的短板。东湖高新区在第二批创新事项中明确提出,吸引外资设立科技型融资担保公司、成套设备进出口保理公司;出台政策措施吸引外资设立金融服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进一步扩大开放。为扩大开放,省人社厅将东湖高新区内“外国人就业证的审批及办理权限”下放到东湖高新区人社分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光谷就业。
保税物流中心是开放型经济的“金字招牌”。襄阳、宜昌均将申建保税物流中心作为改革事项。襄阳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宜昌加大主体工程建设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
推广成熟模式,冲刺首批内陆自贸区
2015年12月22日,省政府举行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现场会,向全省推广成熟模式,朝着“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的目标冲刺。“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再取消下放一批含金量高、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审批事项。”省编办负责人表示,指导督促市县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次年6月底前完成并公布。
在全力推行“三证合一”的基础上,省工商局进一步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通过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将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等级分为良好、警示、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类别,推动相关部门落实好监管职责。“依托湖北税务信息治税平台,打造便捷办税新品牌。”省国税、地税部门推广互联网办税,已有八成纳税人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纳税服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先行先试,离不开金融支持。支持科技金融机构开展新型金融业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民营科技银行……东湖高新区以金融改革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作者:杨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