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源 实习生 罗清艳 通讯员 张文成 肖黎黎
6日上午,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七路中百超市,市民张爹爹拎起一件“咸伙计”放进购物车。张爹爹退休前在武钢炼钢厂工作,喝惯了公司的盐汽水。他说:现在超市里也能买到盐汽水,真方便。“咸伙计”始创于1958年,与武钢同岁,是武钢内部流通的防暑降温饮料。近年来,“咸伙计”尝试走市场化道路,去年卖出12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今年1月到7月,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同比增长20%。“120万件就是1440万瓶,相当于每个武汉市民都喝了一瓶。”武钢城服集团快餐公司饮料事业部技术总监袁浩说,转型发展中的“咸伙计”,让市民喝出“怀旧味道”,逐渐赢得消费者口碑,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瘦身”降成本
2003年起,“咸伙计”小规模试水外部市场。但直到2012年底,9成销售收入仍来自于厂区内部。2014年和2015年,每年亏损200余万元。
2015年11月,袁浩主动请缨,将原本负责武钢饮料产业运营的三家单位——饮料厂、内销中心、外销中心整合为饮料事业部。
袁浩说,2015年,“咸伙计”销量达100万件,营业收入近3000万元,养活120多名员工,人工成本占了营业收入的三成。在武钢去产能调结构的背景下,饮料事业部“瘦身”,目前仅保留60多名员工,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
同时,一改过去“吃大锅饭”传统,实行任务考核机制。生产线工人依据生产效率定工资,销售人员根据业绩发奖励。“过去做多做少都一样,现在实施动态绩效,想多挣钱就要多做事。”袁浩说,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生产和销售效率明显提升。
“借库”释产能
饮料事业部坐落于武钢厂区,仓库容量只有6万件。而在出货高峰期,一天就要发出4.7万件。生产出的饮料无处堆放,产能被迫压减是常事。每到盛夏,仓库外等着接货的车辆排成长龙。
如果扩建仓库,至少要投入2000万元。但饮料市场周期规律很明显,每年6月到9月是销售旺季,仓储需求达到顶峰,其余时间仓库大多空置。贸然投入不仅难收回成本,仓库利用率也不高。“选择走市场化道路,就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袁浩说,饮料事业部引入第三方物流,借社会资源补仓储短板。
如今,合作的3家物流公司可提供50多万件仓储能力,车辆被分散到各个网点,接送货效率大幅提升。
理顺了物流机制,旺季生产线可以开足马力,释放全部产能。
“开门”拓市场
盐汽水的功能性比甜味碳酸饮料强,颇受武钢职工青睐,以前外人要走“内部关系”才可能买到,但这也限制了“咸伙计”市场品牌的扩张。
为拓展销售渠道,饮料事业部与中百等超市签订合作协议。目前,武汉市的1万多个零售终端,可以找到“咸伙计”的身影。“咸伙计”还向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和南京梅山钢铁公司输出技术,合作生产“波尔咸伙计”和“舒霖咸伙计”,拓展销售区域,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的武汉马拉松,“咸伙计”成为唯一指定饮料品牌,受到参赛者点赞。“咸伙计”还进驻淘宝等电商平台,去年网络销售达1.1万件。
内部降损耗,外部找市场,“咸伙计”的品牌活力得以激发,预计今年全年销量达180万件,销售收入4400万元。袁浩说,今年“咸伙计”的产能已处于饱和状态,正着手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作者: 编辑:连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