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雷闯 通讯员 黄海英
18日,在湖北省中药溯源宣传周开幕仪式上,省商务厅副厅长胡道银透露,我省中药材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3年、平台运营8个多月来,已有30多家节点企业上线,虽走在全国前列,但企业接受度不高、叫好不叫座的难题亟待解决。
据悉,2014年,我省成为全国第三批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省份,九州通集团负责推广平台的技术攻关和开发。去年12月底,湖北省中药材可追溯体系平台正式上线,实现中药材的种植、流通、生产、使用的全链条追溯。在现场,九州通集团推出了40多款可溯源中药材产品,手机一扫,产品的名称、种植基地、种植时间、质检等信息立即呈现。
据介绍,我省现有各类中药资源种类3970种,约为全国中药材资源的31%,居全国第五位。经营中药材品种686种,约占全国的57.2%。 但我省中药材流通存在缺乏准入标准和严格监管,药材的来源、晾晒、包装、存储、运输等环节难有规范。
目前,我省已有30多家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上线,可追溯的中药材品类70多种,产品品类超过700种。与前两批试点省市相比,我省中药材可追溯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试点省市虽然起步早,但由于完全是政府主导,脱离了企业实际需求,运营平台根本无法推广,几乎处于荒废状态。为避免重蹈覆辙,九州通把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运输等20多家企业搬上线,让其他相关企业了解每个环节的运营。
推广到底难在哪?九州通集团运营与IT管理总部副总经理万有钢认为,主要是成本问题。据了解,我省中药材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他们要为产品贴码,需要增加人力、购买扫码枪等相关设备,一台自动包装打码设备需要200万元,绝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投入。
“就怕投入了,打了码,最后没有增加收益,白忙活一场。”现场,几家中药材企业负责人道出了担忧。
“中药材可追溯体系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表示,大企业把可追溯作为品牌建设的一部分,积极性很高,中小企业考虑成本等因素,积极性不高,这很正常。推广中药材可追溯体系,除了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外,建议加强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通过各种政策支持,激发中小企业上线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中药行业更加规范,让老百姓用上更安全放心的中药。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