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万亿技改”助推湖北万企升级

发布时间:2017-12-06 12:03:35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新冶钢全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是湖北工业的重要基础和现实生产力。我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选择和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修复和巩固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了湖北工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省经信委介绍,通过技改“换装”,一个又一个湖北企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昂首走出国门,走向全球。

 

图为:劲牌保健酒车间生产线

 

图为:东风汽车总装配线

技改换装“老树发新芽”

在黄石,劲酒公司率先在全行业投入生产的中药数字提取技术,实现中药保健食品生产制造的数字化与产业化。旗下枫林酒厂通过在5条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和机器人,对传统酿酒工艺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优质白酒率比以前提高200%以上,成为酿酒行业里程碑式的突破。

在宜昌,奥力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一个个银灰色的机器人摇臂和底座被打包、装车,发往德国库卡机器人(上海)公司。这些零件被组装成机器人后,卖往全球各地的智能工厂。近年来,奥力铸造陆续投入2亿元实施智能化改造,如今,铸造车间自动化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传统产业比重大,转型发展包袱重,湖北坚持精准发力、滚石上山,从2016年起,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完成投资过万亿元。

今年以来,在省经信委推动下,我省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行动路线,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的落实。通过抓督查、促建设、保目标,全力推进“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技改大幅提升、制造业投资稳定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进一步加快。

2017年1至9月,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3337亿元,增长51.7%,增速高于工业投资40.3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8431.66亿元,增长11%,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057.9亿元,同比增加29.2%。

数据背后,是大力推进“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的湖北作为——

精心谋划统筹,高位组织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既管当前、又利长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推进。湖北省坚持实施“双引擎”战略,一手抓新经济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明确战略定位。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若干意见》,重点围绕装备、节能、信息化、质量、安全等领域,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策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和示范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

细化配套政策。结合湖北实际,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冶金等四个优势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推进装备制造等六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政策框架体系。

强化考核激励。发布《湖北省工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编制《全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定期通报工业和技改项目投资进度情况,建立完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改投资落实落地。

抓重大产业项目督查。省政府围绕发展新经济、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对全省万企万亿工程和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大督查。通过检查督办和综合考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工作成效与干部的选任和奖励挂钩,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促进工业发展倒逼机制。

 

图为:奋进机器人应用于车轮行业

 

图为:武重数控滚齿机

创新驱动 引领高端发展

武昌船舶重工利用造船放样和焊接核心技术,实现造船与造桥融合,10年内建造港珠澳大桥等大型钢结构桥梁160余座,占据该市场35%以上份额,推动了桥梁技术颠覆性转型。

以创新引领,湖北传统制造业加速迈向中高端。省经信委坚持把创新摆在传统产业改革升级的核心位置,引导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培育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特区+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孵化平台,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支持大企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培育细分领域单项冠军。

产业链协同创新蹄疾步稳。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海工装备、北斗等重点领域,成立14个省级以上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移动互联、激光、机器人等行业,组建5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轨道交通、光纤传输设备、光纤激光器等一批核心技术和基础装备方面,进行技术联合攻关,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源动力。

新型创新载体加快搭建。出台加快全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瞄准光电子、3D打印、氢能源汽车等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聚焦湖北有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的制造领域,建立“法人实体+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新型创新载体。

工业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制定强基专项行动方案,滚动建立省级重点工业强基项目库,全省芯片、工业机器人、专用钢、光纤、生物医药等一批新材料、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烽火通信国内第一个实现棒纤装备自主化,研制出第一根中空带隙光子晶体光纤,弯曲不敏感光纤技术水平全国第一。新华光的特种光学玻璃填补了国家6项高科技领域空白和高德红外光学感应材料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等。

质量品牌创新步履铿锵。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滚动开发消费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千项工业精品,培育壮大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坚持开展“长江质量奖”评选,重点培育烽火科技、中国劲酒等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级品牌培育示范企业达到17家,居全国第5位;湖北名牌产品产值达48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0%。“深化融合渗透,加快智能转型。”省经信委负责人表示,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智能制造迎风而上。高起点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发展应用计划,开展制造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智能制造专项工作,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深入推广卫东化工智能生产、武汉美的智能协作、武汉奋进智能管理等先进制造模式,带动传统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两化”融合纵深推进。聚焦汽车、机械、化工、轻纺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600家试点示范企业和贯标对标企业,引导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推进软硬一体、网络互联、平台支撑、数据驱动、应用示范“五位一体”融合创新,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

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新型基础平台建设持续加强。积极推进国家“宽带战略”实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五大行动,武汉骨干直联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使用,开发区和重点企业实现G级宽带和100M以上专线宽带接入。加快楚天云、宜昌三峡云、襄阳云谷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建设,支持东风、武钢等大型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推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车联网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支撑能力。

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突破性发展“新四基”(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培育壮大烽火通信、华中数控、奋进机器人、达梦数据库、深之度操作系统、瑞达信息安全等一批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图为:烽火通信科技线缆产出线室外光缆车间一片繁忙(张朋 摄)

绿色崛起 汇成竞争新优势

武钢与宝钢强强联合、武烟18变1、湖北能源水火相融等兼并重组……传统产业争相集聚集约发展。

省经信委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推进绿色制造的重要抓手,坚定推进节能减排改造,促进产业集约集聚,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推进节能减排。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环节,组织实施钢铁、合成氨、水泥等150家高耗能、污染防治重点企业节能专项监察,对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主要支流沿江15公里范围内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引导企业加快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加快形成工业绿色发展体系。2016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25%,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下降至26.9%。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超前布局、超常规推进,2016年压减钢铁产能338万吨、煤炭产能1011万吨,国家下达的三年任务,一年超额完成。全省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动能逐步修复,2016年五大传统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6%、4.8%、8.7%、9.6%、7.3%。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提升循环型磷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废旧金属、废轮胎、废电子电器产品等资源的回收再生利用,规范有序发展资源再生产业。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加快优势成熟产能“走出去”步伐。编制出台全省“一带一路”重点支持项目库和工业企业“走出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汽车、建材、纺织、电子等优势产能走出去。近3年来全省新增境外投资项目近60个,中方投资额近30亿美元。去年湖北省与伊朗成功签订北斗技术应用合作协议,投资额达150亿美元。“聚力重大项目,提升发展后劲。”省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将充分发挥投资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以项目为载体,坚持重点领域和全面升级相结合,谋划推进实施一批重大试点示范项目,引导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

精心谋划项目,全省储备投资过亿元以上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2000多个,总投资2万多亿元。着力推进项目,聚焦设备更新换代、节能降耗、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发展方向,建立重点项目联动机制,强化重大增长点跟踪服务,实施“机器换人”“产品换代”等重大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整体升级改造。全力服务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开展技改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协调产业基金与“中国制造2025”精准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技术对接和电商对接等活动,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拓展新项目蓝海,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力推动海洋核动力平台、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及装备、武船双柳基地、三江航天商业运载火箭、高德红外民参军等重大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实现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优化产业生态,营造良好氛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在强化服务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对列入省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减少环评审批前置条件,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对符合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约束性指标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企业实施设备更新改造的“零新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审批。完善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研发设计、质量认证、试验检测、信息服务、第三方中介组织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降低企业成本,出台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和降低企业成本专项行动方案,2016年直接为企业带来红利800亿元以上。创新财税政策,省政府整合相关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同时统筹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筹集不少于30亿元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

企业加紧“练内功”忙升级,政府“无形之手”精准发力,牢牢抓住技术改造“牛鼻子”,“湖北制造”打开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