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其佐认为,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大家完全可以抱着乐观态度。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习主席三个“没有改变”的科学判断,向世界清晰而坚定地给出了对中国经济前景怎么看、中国经济今后怎么干的明确答案。
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及“逆全球化”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更具韧性,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尤其是能激发调动起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的力量。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有针对性地预调微调。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已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应当看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沿海地区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向内地转移,区域发展不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回旋空间巨大,可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支撑。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2%,已超欧盟平均水平;“独角兽”企业数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经济、新能源汽车等已跻身世界前列;高铁里程、高速公路里程、互联网上网人数已分别达到2.5万公里、13.6万公里、7.35亿,在世界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提高,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消费贡献率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贸易结构改善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结构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趋势的坚实基础。首先是需求结构优化。今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高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6.2个百分点。其次是产业结构提升。今年前三个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第三,贸易结构也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需更趋平衡,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增速接近2%。
三个“没有改变”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没有改变。正如习主席所言,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习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出一组重要信号——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这既是中国的承诺,更彰显中国的底气和信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立足当今,放眼未来。我们坚信,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作者: 编辑:袁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