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湖北新院士风采]陈孝平:为暴走妈妈“割肝救子”

发布时间:2015-12-07 21:44:46来源:SRC-13

 
  荆楚网讯 记者 徐芳 通讯员 童萱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
  
  至此,陈孝平教授成为空缺7年后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医学院士,也是继裘法祖院士之后在同济医院诞生的第二位院士。
  
  一把手术刀在方寸之间游刃有余,在肝脏手术“禁区”谱写生命奇迹。陈孝平以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为肝脏病人外科治疗做出卓越贡献,以普爱与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医者的人格魅力。
 
  此次荣获院士,陈孝平说:“院士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动力和压力,要在科学界有更多的付出和贡献,才不负院士之名。湖北今后一定还要、还能出更多的院士,帮助推动湖北省医疗水平的提高。”
  
  陈孝平还谈到,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极其重要,要提升年轻人的敬业精神,另外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爱幼等传统美德,发扬同济人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仁爱仁爱的精神。年轻人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到“三不计较”:不能计较时间,事业靠的是长期的积累,医学更是经验之人学;不能计较金钱,学医之人贪图金钱就会出大事;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
  
  
  不看片子不做手术的好医生
  
  陈孝平的一天是这么过的:早上7点到医院,用一到两个小时处理紧急突发情况,包括病房里和学术上的,一般9点半进手术室,有时连台2至4台手术。每天除了早上查房,下午、晚上也一定要去病房转转,这早已成为陈孝平多年的习惯。一个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陈孝平一天至少要亲自检查3次,晚上则常常在办公室写文章到半夜,病人有什么异常,年轻医生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找到他。
  
  熟悉陈孝平的病人都知道,陈孝平还是个“B超医生”。他对所有主刀的病人,都要亲自看B超的动态影像,而不是只看纸质报告。每个星期二是他固定的读片时间,“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应该先看片,再看报告。有目的地做手术,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至今,陈孝平已经做了一万多例肝脏疑难手术。而这么多病人,他记得的永远是病人的病痛。“医学水平的高低,评判标准最终不在于各种诊疗仪表冰冷的数据,而在于医生心思的缜密与睿智、手头功夫的独到与娴熟,前者是思维的艺术,后者是指间的艺术,临床医生本质上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诊疗中的艺术不再是单纯的职业理想,更是人性的暖流奔腾的方向,这种医患交流远远超过技术的冷漠,医学最懂得艺术化生存。”
  
  病人的疾苦让他不懈创新
  
  2009年月11月3日,同济医院外科手术室,一位普通的母亲为割肝救子日行十公里减去脂肪肝,正在接受亲属间活体肝移植。与手术同步,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暴走妈妈”的手术,全国亿万人为术中母子揪心。
  
  手术台边,陈孝平“坐阵”,率30多位医护人员全力以赴。这场肝移植手术历经漫长的14个小时,最终母子平安。在业内,器官移植是外科手术的“王冠”,肝移植更以手术难度高被称之为“王冠上明珠”。在国内,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从理念到实践,都由陈孝平首创。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陈孝平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了“亲属间活体肝移植”的理念;2008年,陈孝平主刀,国内首次亲属间活体肝移植手术已获得成功。而这一次手术术前,专家大会诊决定了儿子肝切部分,妈妈只割小部分肝,这种手术难度大,方法是陈孝平教授在国内首创。
  
  早在1982年至1985年,陈孝平就提出,良性肝病全切肝脏没有必要,病人只需37%左右的肝脏就可能维持功能的新观念。这样,供肝体积小,供者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他心里的目标是:这位母亲不仅要安全手术、健康恢复,更要正常生活!
  
  然而,更艰难的挑战降临。手术中,医生发现母亲胆管太细,部分缝合效果最佳。在国内,能做这种手术的医生凤毛菱角,而类似手术,陈孝平已做上百例。术后,有人评价:这台手术若不是陈孝平教授,结果可能会更改。
  
  打破五大禁区开创三项手术术式
  
  禁区一:过去认为,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安全时限仅为15-20分钟,否则就会导致肝细胞坏死。1980年,陈孝平就开始肝缺血“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工作,之后彻底打破了原来15-20分钟“安全时限”的观念,为进一步开展更复杂的肝脏外科手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禁区二:过去认为,巨大肝癌不能行肝切除术,占60%以上的大肝癌病人因此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陈孝平在全国率先提出,肿瘤大小不是评估能否行肝切除的唯一标准,就相同解剖范围的肝切除而言,肿瘤越大,切除有功能的肝组织越少;肿瘤越少,切除有功能的肝组织越多;并非肿瘤越大切除肝组织越多。这为手术切除巨大肝癌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禁区三:过去认为,某些肝脏肿瘤位于肝门等重要部位上,是不能切除的,是“手术禁区”。1992年,陈孝平首创“系统的肝段切除术”和不解剖肝门而直接结扎病侧入肝、出肝血管的进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80%以上的患者术中不用输血,真正做到了“肝癌手术无禁区”。
  
  禁区四:过去认为,肝外伤只能手术治疗。80年代中期陈孝平就有计划地对一些肝外伤病人进行非手术治疗。1994年他在国内率先提出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注意问题,彻底改变了肝外伤需手术治疗的观念。
  
  禁区五:过去认为,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的肝癌患者是肝切除禁忌证,这意味着这类患者将失去长期生存的机会。陈孝平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可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安全可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肝硬化发展减慢,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降低。
  
  术式一:“陈氏肝血流阻断法”,已经被国内其他中心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在国际上权威公开发表的日本学者还早14年应用。
  
  术式二:“陈氏肝脏双悬吊技术”,被国内83家临床单位广泛应用于右肝切除,攻克了大肝癌手术中出血就难以控制的难题。
  
  术式三:“陈氏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日本东京大学医院外科系前主任、国际著名肝脏外科专家Makuuchi教授认为“其安全、快速且出血量少”,这项技术比国际上权威公开发表的巴西学者还早11年应用并出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