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文新
“首届湖北电影周上的获奖作品,除了少数几部较熟悉外,相当一部分获奖电影并未在主流院线大屏幕上出现过,但另一方面,我省观众看电影热情很高,电影票房相当可观。”昨日,来自武汉的电影爱好者李先生致电本报,反映了这一他认为不太正常的现象。
李先生称,他是资深电影爱好者,经常组织影迷一起看片,最近在湖北日报及网上看到两条信息,一条说,湖北电影票房半年突破10亿大关,较去年增长44.7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条是,在近日举办的首届湖北电影周,评出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主旋律影片奖”、“优秀微电影奖”等21个单项奖。获奖影片来自于近5年内由湖北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影视机构制作或者参与制作,以及有湖北籍导演、编剧、演员参与影视创作的,在全国公映的影片和微电影。但一长串名单中,除了《人在囧途》《青春派》《全城高考》《全城通辑》等少数几部电影为大众闻知外,相当一部分获奖电影,作为资深影迷的他都感到很陌生。
据介绍,本届湖北电影周参赛的30余部影片中,仅三分之一在主流院线上映过,更多的影片只是在农村数字院线、电影频道、民营平台播放过,因此,城市观众未能在电影院看到。
湖北省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余述平坦称,“近年来,我省生产的电影总量并不少,在国内外获奖作品也在增加,但与北上广相比,我省电影产业通过商业渠道进入市场的能力还较为欠缺,运作模式较为传统,质量良莠不齐。”一名业内人士透露,鄂产电影一个突出问题是题材类型过于单一,反映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占很大份量,往往一个“典型”出来后,会有多家公司抢注,以争取政策及资金扶持。但为了争抢“典型”的热度,导致一些赶制的作品比较粗糙。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影视文化的副教授邓斯博博士称,电影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商品,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兼美的作品,要高度重视其市场规律,充分发掘其内在的商业性,在题材类型上、表现风格上都多样化,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邓斯博还称,曾经着名影片《巴山夜雨》、《小花》、《洪湖赤卫队》等,以及近年来的《生活秀》、《山楂树之恋》、《失孤》、《黄金时代》、《聂隐娘》等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纷纷在湖北取景。但眼下单一的取景地已不能完全满足影视工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我省现在荆州、南漳、红安等多地建有影视基地,但较横店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中国十大影视基地而言,我省现有影视基地分散且规模较小,在电影制作上尚未形成开阔和开放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举办首届湖北电影周,旨在更好整合优化资源,打造一个业界与学界互动交流的平台,为湖北电影鼓与呼。”余述平称。中国影协分组书记许柏林也表示,当前中国电影出现了部分地区垄断的现象,湖北电影周是除了传统电影节之外,唯一以一省之力举办的电影周,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个突破性创举。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