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湖北非遗走出国门 向世界展示楚文化

发布时间:2015-07-12 16:22:35来源:SRC-13

图为:武汉非遗走进巴黎

 

图为:西兰卡普的钱包

 

图为:木雕船模作品小龙凤舟

 

图为:黄鹤楼叶画

 

图为:非遗工艺品贝雕

  楚天金报讯(记者李翌 实习生闫淑鑫)从意大利米兰的世博会到法国戛纳环法自驾车,再到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非遗”展示,这两个月,我省“非遗”在世界各地频频亮相。记者发现,被誉为“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的“非遗”,呈现出国际化的魅力——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打开市场,以及国际化的推广,让这些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今

  非遗作品频频出国受认可

  “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真的超过了我的想象。”刚从意大利米兰归来的汉绣传承人康秀丽,谈起这次世博之行,依旧一脸兴奋。

  6月16日至18日,作为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康秀丽的作品《楚风》,在世博会中国馆“湖北主题活动日”期间亮相米兰,向世界展示荆楚文化魅力。

  活动那几天,康秀丽的汉绣作品被摆在展厅重要位置,观众都在此驻足。“真的很火爆。”康秀丽回忆,她带到米兰的一批汉绣纪念品,很快被索要一空。展厅里,有大学生主动要求给她当志愿翻译;有意大利艺术家留下电话,表示要与她“切磋交流”。“他们都在说‘hanxiu’、‘hanxiu’,最后叫汉绣就是叫我了!”“我希望汉绣不仅是湖北符号,更成为人人知道的中国元素。”康秀丽说,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至今,武汉的汉绣手工者从最初的20人左右发展到如今超过万人。

  无独有偶,记者梳理发现,近几年,我省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性开发的理念下,频频走出国门。今年法国当地时间6月22日,武汉旅游环法自驾宣传车队来到法国戛纳,琴台全景图漆器六折屏风、漆筷、吉祥如意对娃、真丝缎绣花拎包、黄鹤楼剪纸、黄鹤楼布偶等,这些当地人少见的武汉特色礼品,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的眼球。而这些,几乎都是以非遗项目为蓝本进行二次开发而成的产品。紧接着,6月29日,由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和湖北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武汉非遗及手工艺作品走进乌兰巴托展”开幕活动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包括汉绣、武汉雕花剪纸、叶画、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极具武汉地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作品,向当地市民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武汉城市形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这样的文化也更能受到世界的认可。”省非遗中心副主任宋凯说。

  曾经

  传承人的生活大都较为窘迫

  和如今火热的境况不同的是,曾经大部分非遗传承人的生活都颇为窘迫。2011年,武汉市政府为唤醒沉睡的非遗项目,发展非遗文化产业,成立武汉非遗公司时,公司负责人左慈祥还记得,非遗传承人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彼时,左慈祥拜访了船雕大师龙从发等6位非遗文化传人,眼前的一切令他备感沉重:龙从发木雕船,精致逼真,却难见买家,精湛的雕刻技艺仅能维持生计;剪纸大师沈松柏家中,积压了万幅剪纸;叶画大师刘义桥,其技艺全国独一无二,但作品无人问津。更让他惊讶的是,在考察的武汉市40多个非遗项目中,不少项目市场化率几乎为零,有些传承人,身怀绝技却蜗居陋室,连个像样的工作室都没有。“非遗传人只是手艺人,不会研究市场,又恪守原汁原味的作品风格,与市场脱了节。”左慈祥说。在调研考察后,左慈祥认为,不少非遗项目都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如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2012年,武汉非遗公司与6位非遗传人签约,并从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聘请10多位平面设计师、图案制作师,为每位传人设计样稿,在古琴台、黄鹤楼、东湖等景点开设“武汉礼物”门店。让非遗传承人充满信心的是,武汉非遗公司为每位传人提供了高额的保底年薪,让他们可以专心制作,无柴米之忧。

  开发

  打造非遗产品开发“武汉模式”

  在黄鹤楼古肆一条街内的武汉礼物店内,不少游客驻足挑选,或惊叹于湖北古老非遗技艺的魅力,或精心挑选价位适中、自己满意的非遗产品。记者发现,店内所卖的不少商品均配有经“武汉礼物专家认证委员会”认证的“身份证”。这些产品的价格也很接地气,除了上万元的工艺品外,也有利用汉绣、叶画、漆艺等非遗元素创作的钱包、丝巾、碗筷、剪纸等旅游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本以为这些礼品的价格都是遥不可及的,一问才知道并不贵。”从湖南来的王先生,在店内选购了一组两百多元的十二生肖剪纸。

  据了解,在东湖、古琴台、木兰天池、武汉火车站、汉街游船码头等多个旅游景点,都建立了这样的专卖店,所卖商品基本上都是基于非遗项目所开发的产品。

  除了旅游开发,非遗产品在其他领域也大放异彩:龙从发的木雕船不仅被企事业单位、高端会所购买,还进入了拍卖市场;刘义桥的叶画被星级酒店、高端装修公司预订,他每年收到的制作预订金额就有百万元。“不仅推动了整个非遗产业的发展,更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让非遗传承人更安心于创作,也能体现非遗产品应有的价值。”左慈祥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无论是逐年翻番的销售额,还是广泛的市场认可以及非遗传承人的高度评价,充分说明了“武汉模式”的成功。

  未来

  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迷人的珍珠,闪耀着传统文化的光彩。”康秀丽说。随着非遗项目的开发,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大腕。去年9月,武汉网球公开赛正式开赛,在武网球员酒会上,哈勒普等50多位球员纷纷在手腕上系上汉绣丝巾,欣赏编钟演奏的《欢乐颂》,并拿起编钟锤尝试“自编自演”乐曲。细心的球迷或许能够发现,这些世界级网球运动员来到武汉,几乎无时不刻被楚文化和非遗元素包围。比如武网奖杯取材自战国时代的楚国乐器“虎座鸟架鼓”,而武网元年纪念盘的基座也是以这个乐器为原型变形而来,上面还嵌入了汉字形象。这些“植入”的文化,都来自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据了解,除了这些网球明星,曾来过武汉的国米元老队球星菲戈、托尔多、德约卡夫,都曾收到武汉几个著名景点的雕花剪纸礼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也将这份特殊的礼物带回了家乡。

  这些走高端路线的渠道,也体现了非遗的未来方向——打造中国非遗品牌,迈向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如今,很多外国名牌来到中国,我们也希望从非遗中寻找自己的民族品牌,打造出在国外销售的中国的LV!”左慈祥看来,目前非遗在外国人的印象里还只是停留在好奇、新鲜的程度,而非遗要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制造出国际影响力。“目前,非遗出国门更多的是政府行为或民间团体组织进行,把中国文化输入其他国家,但交流互动做得还不够。”宋凯表示,非遗保护的方式多样,有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非遗的现实生存状况,决定了我们采取何种保护方式。对于部分适合生产性保护的非遗项目,可以大胆进行创新,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在市场上盘活这些非遗项目,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