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来自一线的十位工人作家推出十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记者别鸣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别鸣、通讯员钱道波、陈智富)昨日,省作家协会举行《湖北工人作家丛书》出版首发座谈会,来自一线的10位工人作家带着10部长篇小说亮相文坛,这标志着历时3年多的我省工人作家扶持项目圆满完成。
武钢崔立民的《父亲的红钢城》、一冶李文红的《坦克吊上的向日葵》、省物资局下属工厂梁小琳的《未临黄昏》、嘉鱼中能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殷铁梅的《夜班工人》、湖北富桥电子有限公司谭冰的《走吧,兄弟》、铁路局武汉桥工段陆明祥的《深秋》、赛洛天然气武穴分公司柳晓春的《白棉花》、省地矿系统王国良的《大峪口》、武船付汉勇的《五十年代生》、武钢贾勇的《在钢铁中生长》等10部长篇小说作品,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打磨,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推出。
湖北工人作家扶持计划,是省作协继湖北农民作家扶持计划之后实施的又一个面向基层作家的扶持项目,是打造本土原创工业题材长篇小说的新举措。此次出版的10个长篇选题,是从全省生产一线的工人作家所申报的79个创作选题中,由7名知名专家认真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遴选出来的。这10部长篇小说集中反映了当代产业工人生存状态,以及新兴企业与传统国企工人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面貌。“湖北工人作家扶持项目”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省作协举办了首届工人作家培训班,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扶持项目经过选题申报、选题评选、创作与专家介入、书稿评审与出版、作品评论与推介等五大环节。为此,省作协多次举办改稿会,组织刘川鄂、吕志青、杨彬、王均江、蔡家园等10位指导老师“一对一”与中标工人作家座谈,共同分析和探讨与选题创作相关的文学话题。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10位工人作家都如期完成了创作任务,经过专家的审读,10部作品都已达到出版水平,从而正式出版。
座谈会上,省作协党组书记朱训集肯定了工人作家的创作成果,表示省作协将继续重视本土重大题材精品创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王虹介绍了丛书出版情况。到场的指导老师、工人作家代表、影视机构代表等纷纷发言,高度评价我省通过农民作家、工人作家等扶持项目打造长篇精品的方式。同时还举行了丛书赠送仪式,分别向省、市、高校图书馆赠送了《湖北工人作家丛书》。
工人作家是怎样炼成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4年前,湖北工人作家扶持项目正式启动。当时,文学界认为:湖北有很丰富的产业工人队伍,有如武钢、东风汽车这样的大型企业,但反映这些企业工人生存现状的文学作品还是不多,开展湖北工人作家扶持计划,就是为了鼓励一批优秀的工人作家积极关注身边的人、事和物,创作一批反映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
4年后的今天,来自一线的10位工人作家,端出了10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湖北文坛的一大收获。
一线工人是怎样炼成作家的?且看工人作家们的辅导老师,怎样细细道来。
放开写,大胆写
柳晓春是一名下岗职工,自从下岗后,一边打工,一边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说。《白棉花》是她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白棉花》共计27万字,是一部描写一代青年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的感人小说。她的辅导老师、著名评论家刘川鄂称:“这是一部充满温暖,温情,彰显生命价值的好小说。”
刘川鄂回忆,最初开始创作联系,从柳晓春的邮件语气来看,显得谨小慎微,透出的全是胆怯。底层文学爱好者能够坚持写作实属不易,他们需要扶持需要关爱,也许改变的不只是写作者本人的生活态度,可能会更深、更远地影响到写作者的周围。刘川鄂相信,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也是他乐于联系、扶持、关注底层写作者的原因。他回复柳晓春:放开写,大胆写。
在省作协召开的工业长篇小说改稿会上,柳晓春自我介绍说自己职业不定,做过养路工、制药工、机械工、抄表工等,生存状况的糟糕让她认为读书写作是件奢侈的事,而且写作遇到了困惑,家人不认同她写的《白棉花》,强迫她放弃。刘川鄂读过她写的一小半书稿,发现这个女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就此放弃十分可惜,于是鼓励:写作要独断自信。
不要写成“故事汇”
王国良来自地矿系统,他的长篇小说《大峪口》描写新地矿人艰辛的找矿历程。文学评论家蔡家园是他的辅导老师。
蔡家园最初对辅导工人作家有所担忧,当他与王国良一番交流后,得知王国良此前只发表过一些小小说和散文,并无长篇小说创作经验,心里的疑惑就更多一层,但是也发现王国良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常有一些异于流俗的思考,而且文字功底不错,于是就建议:“不要忙于动笔,先找几部经典长篇小说认真研读,琢磨长篇小说的特性和技巧;对生活素材一定要提炼升华,千万不要写成‘故事汇’。”
蔡家园深知业余写作的不易。没想到,半年后王国良突然发来了10万多字的小说初稿,蔡家园一口气读完,既讶异又惊喜:写得像长篇小说!于是,他写下详细意见,就人物塑造、情节处理、环境及民俗描写、专业知识情节化等问题进行交流。
在此后的辅导过程中,蔡家园甚至担心自己可能并不正确的所谓“指导”会干扰他写作,就叮嘱王国良说:“你把人物和故事想透了再写,也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说,一定要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感受!”
它就像源头活水
崔立民的《父亲的红钢城》,写的就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炼钢企业之一——武钢。辅导老师、作家韩永明认为,生于斯长于斯而且一直在车间工作的崔立民选择这个题材,既是一种热爱,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承担。
辅导老师、作家吕志青,将对贾勇《在钢铁中生长》的辅导交流过程称之为“愉快的旅程”。吕志青表示,每当我准备谈他小说中的某一个问题时,我总会先站在反驳的角度问问自己,它是否真有道理。总之我想说,这样的研习和相处,是一个愉快的旅程。
殷铁梅《夜班工人》的辅导老师,是《长江文艺》常务副主编何子英。何子英认为:“我更欣赏的是殷铁梅和她的伙伴们对于文学的这股执着劲儿,他们使我看到了文学的原创力,也感受到草根写作的巨大潜力。文学创作从来就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这种来自生活、来自民间的文学力量是鲜活的、充满生机的,它就像源头活水,滋养和壮大着文学的基底。
(作者:杨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