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舌尖上的荆楚美味名扬中外 该称它“鄂菜”还是“楚菜”?

发布时间:2017-04-24 16:45:18来源:湖北日报网

  湖北日报网综合

  4月23日,湖北17个市州的6000多家餐饮企业共同发出呼吁,将“鄂菜”更名为“楚菜”。众所周知,湖北菜自成体系,位列中国十大名菜。虽流行度不如川菜、湘菜,但却香鲜特立,极尽荆楚风韵。食之味蕾宠溺,令人难忘。但令人困惑的是,这些美味到底是叫“鄂菜”还是“楚菜”?对于普通的吃货来讲,没什么区别,但是对于湖北的餐饮大咖而言,这里面学问很大。

大咖云集共议“鄂菜改名楚菜”。图片来自楚天金报。

  6000多家餐企呼吁“鄂菜”改“楚菜” 到底为那般?

  “鄂”最早用于命名湖北,是隋文帝杨坚开皇九年。元朝初期,湖广行中书省设立,省会定在鄂州(如今武昌),自此之后,湖北简称“鄂”才比较固定。与楚菜相比,鄂菜的历史要短得多。

卢永良。图片来自楚天金报。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表示,湖北简称“鄂”的历史只有500多年,“楚”的历史则有近3000年;“鄂”单指湖北一省,“楚”则涵盖当今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无论是历史底蕴还是影响力,“楚”比“鄂”都更胜一筹,更名有利于湖北菜走向全国市场。

张硕。图片来自楚天金报。

  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硕教授从“鄂”和“楚”两个字的历史溯源,解读了鄂菜改楚菜的历史依据。武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方爱平教授称,楚菜从商周时期起,逐渐形成“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微辣、兼容四方”的特色,他认为鄂菜应更名为楚菜,更名后还应排在八大菜系中的第五位。

方爱平。图片来自楚天金报。

  自古民以食为天,餐饮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产业。在当下政治经济环境下,推动湖北菜的发展对于餐饮产业链的全面复苏、重振盛楚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重振湖北菜雄风,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湖北菜起源于春秋战国 期待更大的发展

  湖北菜,古称楚菜、荆菜。屈原曾在《楚辞》的《招魂》和《大招》中记载了当时楚宫佳宴中的20多个楚地名食,这是国内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从此可知鄂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称“楚菜”),经汉魏唐宋渐进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1983年跻身中国十大菜系之列。

屈原。(图片来自网络)

  “屈原的《招魂》和《大招》,分明就是正儿八经的菜谱。”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硕说,这两份菜谱中,肉食多达30余种,烹饪方法包含烤、炸、炖、煨,调味更讲究五味调和,“从菜系的定义看,先秦楚国时期,楚菜已初具雏形。”

  九十年代中期,湖北菜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店在武汉”的美誉。在互联网环境下,湖北餐饮如何转型升级迎来更好的机会,首先就要统一一下称谓,从名字上确定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

湖北菜代表——珍珠丸子(图片来自楚天都市报微博)

湖北菜代表——酸辣藕带(图片来自楚天都市报微博)

  湖北菜兼容并包 符合现代人健康理念

  湖北菜有别于东甜西辣、南鲜北咸的川、粤、鲁、苏等菜系,却吸纳了各大菜系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味特色,并以淡水鱼鲜和蒸菜煨汤闻名全国。清蒸武昌鱼、排骨藕汤、珍珠丸子等名菜为湖北菜的代表。

  湖北菜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微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民间肴馔以煨汤、蒸菜、肉糕、鱼丸和米制品小吃为主体,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经济实惠。

  “湖北菜的特点由“油大、味大、芡大”逐渐变成“原汁、味浓、纯正、微辣、咸鲜”十字来概括。烹调过程中,选料严谨、刀工精细、注重火候、讲究调味、装盘自然。”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在接受采访时曾对鄂菜特点进行过总结。

 

  卢永良的弟子邹志平的概括则更简洁:“鄂菜特点不鲜明,但兼容并包”。

卢永良与弟子邹志平。(图由邹志平提供)

  经过多年的沉淀,现在的湖北菜名家云集,形成以卢永良大师为旗手,多位大师并存的繁荣景象。其中,代表人物有孙昌弼、余明社、涂建国,中青年代表荆楚工匠邹志平等。

  现代人非常注重健康,荆楚美味健康养生。这恰恰是湖北菜的优势。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说:“四川菜是麻辣,湖南菜是香辣,贵州菜是酸辣,湖北菜应该算是微辣,这应该是目前全中国都能接受的定位。”

  湖北菜的最大优势是对于植物性水产和动物性水产的充分利用,以淡水鱼烹制的菜肴在全国来说是首屈一指。同时,湖北菜还有一个最大特点,粮食制品、蔬菜瓜果、豆类等原料与动物性原料相加,用植物性原料加动物性原料进行合烹,突出原料本味,从营养、味道上达到互补,并在互补中突出“鲜”字。

湖北名菜—东坡肉。(图片来自网络)

  湖北菜六大流派 各派名菜名头大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湖北菜逐渐形成了风格各有差异的六大流派。

  鄂中的汉沔风味,包括武汉、沔阳(今仙桃)、孝感等地。它广泛吸收国内外各种风味之所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为鄂菜之精华。代表菜有红烧鮰鱼、珊瑚桂鱼、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等。

  鄂西北的襄郧风味,包括襄阳、郧阳、十堰、神农架等地。此区域为楚文化的萌生地,是先秦时楚人从中原进入湖北的第一站,加之物产因素,具有明显的中原风味特色。代表莱有神农熊掌、武当猴头、八宝甲鱼桃等。

  鄂东北的黄冈风味。擅长烧、炸、煨等烹制技术;口味和色泽偏重;猪肉菜以及豆腐、萝卜、板栗等粮豆蔬果菜十分突出,五祖寺禅宗斋菜、东坡菜颇有声誉。整体上经济实惠,乡土味浓郁。代表菜有黄州东坡肉、板栗烧仔鸡、亮干肉、豆腐盒、豆腐圆子等。

  鄂东南的鄂咸黄风味,包括鄂州、咸宁、黄石等地。擅长干烧、炸、蒸、炒等烹制方法;与湘东赣西丘陵山地风味接近,咸鲜辣味突出。代表菜有鄂南石鸡、梅花牛掌、三鲜千张皮等。

  鄂中南的荆宜风味,包括荆州大部、宜昌等地。它是楚文化和湖北菜的兴盛地。代表菜有鸡茸笔架鱼肚、鸽蛋鱼肚、粉蒸石头鱼等。

  鄂西南的土家族苗族风味。风味古朴、粗放、自然;擅长腌鱼、腌肉、腌菜制作,多采用蒸、煮、烤、烧、炒法制菜;口味厚重,以酸辣最突出;以腌酸鱼、肉、菜,山珍野味与杂粮山菜为特色,鸡菜及糯米糍粑也很有特色。代表菜有小米年肉、辣骨汤、腌酸鱼、血豆腐、坨子肉等。

  大师推荐令人胃口大开的湖北菜

邹志平,翠柳村客舍行政总厨,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曾先后荣获 “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十大鄂菜大师”等称号。记者 刘建维 摄。

  清蒸武昌鱼:是“楚天第一菜”。东吴末帝孙皓欲从建业(南京)迁都武昌,左丞相陆凯上书劝阻,书中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1959年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佳句一出,武昌鱼更是享誉世界。(图由邹志平提供)

  排骨藕汤:湖北有“两条鱼、一把菜、一罐汤”的说法,是指的武昌鱼、长江鮰鱼、洪山菜苔、排骨藕汤。湖北巴河藕、蔡甸藕、沔城藕、珍湖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菜“蒸”“煨”擅长,藕汤堪称湖北一绝。(图由邹志平提供)

  沔阳三蒸:湖北仙桃是“中国蒸菜之乡”,天门是“中国三蒸之乡”。天沔有粉蒸、炮蒸、清蒸、旱蒸、扣蒸、酿蒸、酱蒸、隔水蒸、包蒸、封蒸、花色蒸等十余种蒸菜技法,有无菜不蒸的美誉,沔阳三蒸体现了粮食与鱼肉合烹,与瓜果蔬菜合烹的特点。(图由邹志平提供)

  荆沙甲鱼:文献记载先秦楚人就把鳖、鳜、鲂作为特色鱼类,现湖北荆州、荆门、天沔一带最擅长小水产的烹制,其荆沙甲鱼是最有代表性的菜品。(图由邹志平提供)

  应山滑肉:此菜是厨祖詹王流传至今的名菜,鲜香滑嫩、入口即化。(图由邹志平提供)

  鱼汤鱼圆:“两江育荆楚,鱼馔冠天下”,鱼圆雪白光滑细嫩,又带有弹性。湖北鱼菜在全国首屈一指!(图由邹志平提供)

  总之,湖北菜文化底蕴深厚,更名不仅仅就是换个“马甲”,而是把更名当做湖北餐饮行业的一场革命,让更多的人在品尝荆楚佳肴时,还能领略到湖北人的智慧和荆楚文化魅力。

  综合自湖北日报网 楚天都市报 网络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