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电影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光影视界)

发布时间:2018-06-28 11:10:5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建军大业》  
   《红海行动》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业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二大电影市场,拥有世界第一的银幕数量。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和多元文化的竞争,我国电影与好莱坞为主体的外国影片同台竞技,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制作生产经验,提高国产影片的质量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深化改革中发展进步,呈现蓬勃的创造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电影是文学艺术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用形象直观的视听语境、时空转换的叙事方式、数字特效的科技手段,讲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精彩故事,使电影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现代艺术,无语言障碍的跨文化交流载体,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衡量一个国家电影发展水平的终极标志之一,就是看拍摄生产出什么样的电影作品。去年以来,《战狼Ⅱ》《红海行动》《建军大业》《血战湘江》等一批以军事题材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在市场上引发观影热潮,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主旋律影片创作带来诸多启示。

唱响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战狼Ⅱ》《红海行动》将现实军事题材电影创作推向一个新高度。由我国发起推动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话语主题。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和发展格局下,我国军事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走出国门,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参与海洋护航、人道救援、危机撤侨和反恐行动中做出了牺牲和贡献。这些都为新时代军事题材影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不论是《战狼Ⅱ》塑造的个体硬汉、孤胆英雄、铁血豪情的人物形象,还是《红海行动》表现的群体特种兵坚定果敢、英勇无畏、无坚不摧的集体力量,都以国家使命和人民利益为责任担当。影片展示强大的祖国派军舰撤侨、人们高擎五星红旗通过战乱地区等,都有真实的现实依据,艺术地诠释了“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这一真理。这两部影片用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唱响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极大激发了广大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建军大业》《血战湘江》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方面深度开掘,在创新艺术表达方式上取得新成果。中国革命历史是电影创作的一座富矿,要在尊重敬畏历史的前提下,按照艺术规律深入挖掘,既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又要注入现实的观照表达。《建军大业》延续《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三部曲巨制,以塑造英雄群像和宏大叙事的方法,艺术再现创建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这部影片的亮点是一批青年演员饰演英姿勃发的青年将领,艺术还原了风华正茂的革命领袖和军事将领形象,使观众感到亲和力和认同感。《血战湘江》则以深沉凝重的悲壮书写,表现了红军长征中一场关系中国革命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惨烈战役,热情讴歌了红军将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它的特色是思想寓意深刻,数万名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忠诚和信仰诠释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蕴含了在苦难与辉煌的伟大斗争中锻造和维护核心的鲜明主题。这两部影片用影像传承红色基因,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鉴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形象化教材。

立足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几部影片之所以既能在思想、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从根本上说是针对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环境、互联网新兴媒体多屏竞争的新格局、不断发展变化的观众审美新需求,对影片进行类型化创作、技术化包装、商业化营销、品牌化构建,真正做到了主旋律电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电影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如艺术规律、技术规律、市场规律进行综合运作,对影片的题材、类型、内容、形式、各种要素融合改造,学习借鉴外来的电影技术管理知识,不忘本来,辩证取舍,使其转化为中国电影的艺术生产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新发展和社会新进步、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给中国电影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当代,面向未来,进行综合艺术和高新科技的系统创新,提升原创能力和现代工业制作水平,提高质量效益,靠创新引领创作生产和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人们习惯用“三分法”将国产电影划分为主旋律影片、商业影片、艺术影片三种类型。由于简单化理解和粗放化制作,也确实存在某些主旋律影片只注重选题本身而忽视艺术表达和形象塑造,甚至排斥电影作为特殊文化产品要在市场上流通传播的商业属性要求,一度使“主旋律”成为“不好看”的代名词,伤害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本身;某些艺术影片不注重主旋律也排斥商业化,使影片成了孤芳自赏、脱离大众的一己悲欢;较为严重的是一些商业影片既不主旋律也不商业化,把拍电影当成追名逐利的“摇钱树”,追求拜金主义、娱乐至上、低级趣味、粗制滥造。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电影创作生产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被资本完全绑架,不能生产文化垃圾,否则,电影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发展前途和希望。

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电影艺术

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电影人要敏锐感受新时代的新变化、新发展、新要求,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用电影艺术唱响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创造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主旋律。

必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是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新要求。要看到今天的祖国大地上,人民群众正在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色彩斑斓的画面,这正是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电影工作者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营养,把人民作为电影创作的表现主体,作为电影鉴赏的最终评判者,真正用优秀的作品来回报人民。

必须坚持精品标准,推动电影创新发展。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思想精深要求导向正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融入创作,明确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是电影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艺术精湛要求电影本体是艺术表达,以内容为王,以充实为美,艺术的魅力体现在内容充实的故事之中;制作精良要求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现代工业技术手段打造精品。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电影艺术本身要求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与技术要素相辉映,更需要把创新贯穿在电影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在拓展题材、丰富类型、创新形式上下功夫。如在题材拓展方面,不能仅有重大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还应有工业、农村、教育、科技、环保等方面;在类型划分上,不能仅有军事动作和爱情喜剧,还应该有青春励志、家庭伦理、体育竞技、灾难救援、科幻实验等方面。创新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发展,要注重吸收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努力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风格、气派的中国类型电影。

必须加强电影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人才。创作要繁荣,人才是关键。电影工作者应该自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成为新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自觉加强思想修养、知识储备、专业训练,既要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又要有“妙手著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做到德艺双馨。新时代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互联网新媒体跨界融合,改变了影视形态,催生了新型人才群体。新兴民营影视企业风起云涌,网络电影创作人才辈出。要善于发现、培养、引领、团结青年电影人才,使他们成为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生力军。广大电影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创新创造,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作品,续写中国电影由大到强的新篇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贡献。

(作者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8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