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看阳新如何“富文化”:“山茶花”开红艳艳

发布时间:2018-08-10 08:45:37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群众在“富川大舞台”纳凉看采茶戏。 (视界网 罗晓华 摄)

图为:“采茶戏”送到文化广场、田间地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陶忠辉 赵志刚 雷巍巍 通讯员 向能来

上月中旬,阳新采茶戏《龙港秋夜》代表湖北赴京参加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

演出归来至今,48岁的国家一级采茶戏演员费丽君,还喜悦地沉醉在那一幕幕中,恍然如昨。

芬芳质朴的山茶花

地处吴头楚尾的阳新县,素有“戏窝子”美誉。

阳新采茶戏源于“茶歌”,经由黄梅采茶戏与阳新当地“花灯戏”结合流变而成,发展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如今,富川大地仍流传《姑嫂采茶》《四季采茶》、道乐《献茶歌》、婚俗《打喜茶歌》等多种茶歌。有民谚云:“阳新龙燕,四十八郾,抱起枕头一撂肩,茶戏爱看一夜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唱戏收入远低于打工收入,阳新采茶戏遭遇“寒冬”。

费丽君犹记得,30多年来,剧团招了好几拨演员,每次招30来人,最多留下五六个。“当时排戏条件艰苦,工资入不敷出,演员生活难以为继,遑论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了。”

作为采茶戏的“守望者”和“老戏骨”,费丽君见证了近年来的发展——

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阳新采茶戏《对花调》《选亲》代表黄石优秀民间艺术在上海世博会闪耀亮相;

2011年,阳新采茶戏《绣出幸福吉祥来》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

2012年,“阳新采茶戏传承艺术学校”挂牌成立,湖北师范大学和湖北理工学院均开设了阳新采茶戏课堂;

阳新采茶戏获得可喜发展,在多项大赛中屡屡获奖,被喻为“芬芳质朴的山茶花”。

2015年,县里建设了采茶戏传承中心,设有专门的演出排练舞台。去年,县里将70名演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还招收30名11岁至15岁的小学员,送到学校学习培训。

一花引得百花艳

8月6日,阳新排市镇龙口村,传统采茶戏《三婿记》鸣锣开场。

65岁的李雪凤头戴草帽,匆匆从田地赶回,拿起话筒就唱,老旦角色惟妙惟肖,赢得叫好声一片。300多名村民围坐在戏台下面,看得入迷。

这是一支由农村“娘子军”组成的采茶戏传承小分队,平时大家各忙各的,逢年过节或空闲时就聚在一起排练演出,平均每月都会在村里唱一曲大戏。

目前,该县拥有各种民间艺术团体500多个,其中采茶戏、喔伙戏、花鼓戏等民间剧团100多个,他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

在阳新,与采茶戏齐名的还有阳新布贴、民歌,并称为“阳新三宝”。

剪样、拼贴、缝制、刺绣——8月7日,阳新县布贴绣女们在精心赶绣一批出口布贴壁挂。阳新布贴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湖北省博物馆收藏80余件,先后出展俄罗斯、波兰、利比亚等国家,被誉为“神奇的东方特有艺术品”。

阳新布贴还走进富川小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课堂,传承人有500余人。

而在县城古商城内的“富川大舞台”,经常有阳新采茶戏上演。“我们的舞台不设门槛、不收费用,完全是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看。”县文新广电局局长卢长林介绍,“富川大舞台”以采茶戏和民俗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自2012年6月创办以来,迄今演出600多场,吸引观众60余万人次,形成了“月月唱、周周演、天天乐”的广场文化活动。

2011年,阳新县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示范点;2011年和2014年,连续两届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贫困县,富文化,阳新是如何做到的?“软文化,硬支撑。”县委书记王建华说,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通过文化来促进人的素质提高、转变思想观念,或由文化直接衍生相关产业,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该县先后投入1.6亿元,新建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文化馆、8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6000余平方米的采茶戏传承中心;投资1100万元,在城区中心地带建成可容纳1500名观众的富川大舞台、5000多人的露天草坪戏曲广场。

夯实镇村文化服务基石。王英镇是阳新有名的山区、库区,镇村文化发展滞后,通过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广场舞蹈队建起来,舞龙舞狮队闹起来,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阳新累计投资320万元,全县14个乡镇建成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260家、农家书屋462家、村级文化礼堂357家、广播“村村响”392个、电视“户户通”5035户。演出就在家门口,不出村组就能看电影,全县每年有5000场电影下乡。

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该县连续两年将“送电影下乡”和“广播村村响”等具体文化工作当作县政府的“十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