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兴文化,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人民观点)

发布时间:2018-09-07 09:42:4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文化需求端的升级,要求供给端进行改革,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个人而言,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更渴望精神的饱满、心灵的充实;对国家而言,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正因为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把“兴文化”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文化的兴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如果不发展文化,我们的经济、政治、军事都要受到阻碍”“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穿越时空,仍然振聋发聩。“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这样的论断更代表着一种坚定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好这三种文化资源,就能为“兴文化”找到思想的宝库和精神的富矿。

虚无与解构无益于世道人心,必须立足于坚实的现实基座、深厚的价值底蕴,才能真正引发共鸣、浸润人心。回顾这些年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作品,往往都是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意义的建构。比如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来“90后”观众的“膜拜”,正因为它通过一个个可以触摸的细节,展现出文物修复者们对文化的守护;比如说电影《红海行动》取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是因为用视听语言展现英雄群像,激荡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创造伟大的文艺作品;刻意解构经典、制造低级趣味,甚至虚无历史、泛娱乐化、泛物质化,只会侵蚀人们的精神家园,最终被市场和受众抛弃。

正如有学者所言,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塑造着中国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可以在人心中找到具体的落点。近年来,从“故宫跑”到“文创热”,从博物馆人头攒动到好演出一票难求,从传统文化节目持续火爆到革命历史剧引来收视热潮……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井喷的文化需求让人欣喜,也是宣传思想工作“兴文化”的机遇。文化需求端的升级,要求供给端进行改革,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滚滚延河水记录下一个政党气势磅礴的思想乐章。今天,繁荣文艺创作的秘诀,仍然在于“人民”二字,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每天都进行着新的实践、演绎着新的生活、创造着新的奇迹。精准扶贫写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脱贫故事,创业时代涌现大量生机勃勃的企业,互联网每天都在寻找新的可能……立足中国大地、立足时代社会,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我们抒写的,就将是一部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史诗。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文化日益繁荣的中国,将不仅拥有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更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