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加快内陆自贸区申报 力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

发布时间:2015-02-04 09:21:43来源:SRC-220

  加快内陆自贸区申报

  和先行先试

  【摘录】

  提升对外开放功能。加快中国内陆(湖北武汉)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和先行先试工作。

  【解读】

  “继上海之后,广东、天津、福建等国内第二批自贸区试点已经获批。目前中部还没有城市获批自贸区,我市将努力把工作做在全国前列,力争早日获批。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推行到全市范围内。”昨日,市自贸办主任涂山峰告诉记者。

  去年7月,我市决定在东湖高新区518平方公里(含东湖综保区)范围内全面开展自贸区先行先试工作,为申报自贸区奠定基础。

  涂山峰说,在申报方面,武汉将以全国最快速度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经验,并配合省市部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沟通,争取支持;进一步加强湖北武汉自贸区战略定位、优势特色的研究;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以先行先试促早日获批。

  目前,我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申报一边改革,以改革促申报。(记者康鹏)

  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摘录】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

  【解读】

  市编办有关人士表示,在武汉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过程中,权力事项动态调整贯穿始终,这种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政府把伸长的手缩回去了,老百姓办事更方便了。(记者张隽玮)

  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

  【摘录】

  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制定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制订公共服务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计划。

  【解读】

  市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些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民营资本无法参与。出台民营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可以为一些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降低投资门槛。这样一方面释放了民营资本,增加其投资路径,另一方面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融资难等问题,实现社会发展多赢。

  近两年,我市向民营资本推出了两批鼓励社会投资项目,投资额均在千亿以上,涵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三个方面。2013年,我市民间投资总额达3500亿,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8.3%,比过去已有长足进步,但与63%的全国水平,以及沿海民营经济活跃地区80%-9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记者马振华)

  ■还将做什么

  1、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

  2、深入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行“宽进严管”

  3、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3条;开通武汉至日韩近洋航班

  4、力争获批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

  谋划推进

  “工业倍增升级版”

  【摘录】

  坚持工业强基、两业并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谋划推进“工业倍增升级版”。加快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

  【解读】

  市经信委主任金伟成介绍,从2011年起,我市强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经过4年努力,已进入“中局”阶段: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连突破7000、9000、10000亿元几个大关,2014年超过1.1万亿元。

  目前,武汉单月工业总产值已相当于10年前一整年的水平。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有力拉动我市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

  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武汉工业发展仍嫌不够,与上海、苏州、天津、深圳等“第一方阵”相比,总量只有其50%-60%,与其他中部省会城市相比,也不占优势。

  金伟成表示,武汉工业化任务还远未完成,需打造“升级版”。

  前一阶段,武汉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高速投资拉动,而在“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方式将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下一步,我市将巩固做大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地铁、冶金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并培育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移动互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做大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通用航空及服务等新业态。

  未来我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将放在延伸、完善产业链,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发展水平等方面上,夯实工业基础。

  我市计划,到2021年,全市工业总量超越3万亿,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记者康鹏)

  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

  【摘录】

  牢牢扭住工业这个牛鼻子,制订实施“武汉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100项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工业投资突破3000亿元。确保东风雷诺、东风新能源汽车、格特拉克变速箱、上海通用发动机二期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武汉天马二期、东本三厂、金发科技、圣德利薄膜太阳能电池、武桥海工装备基地等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武汉华星光电、长飞科技园、华为光电子生产研发基地等投资5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工业倍增发展区承载功能,加快四大工业板块建设。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重点推进300项技改项目。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

  【解读】

  市发改委服务业处负责人介绍,我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有望成为我市服务业重要支撑。预计2014年全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目前,武汉已被国家纳入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腾讯、百度、苏宁易购、亚马逊、1号店、当当、凡客等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已在武汉建立华中总部、区域运营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

  武汉已聚集了17万多家电子商务商家,营业额过千万有数百家。但与杭州等城市相比,规模和实力仍显不足。“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改变了产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竞争力。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学会利用电商手段重新整合供应进行产业升级转型。” (记者康鹏)

  ■还将做什么

  1、引进金融机构8家以上,新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3家,推动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2、发展大物流,加快“一港六园八中心”建设,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3、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4、支持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申报开展“国家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