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11月1日施行。武汉成为全国副省级及省会城市中唯一具有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城市。
记者会上获悉,近日,该市13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均具有百年以上传承历史。这13个项目分别是:大禹治水传说、古琴艺术、武汉杖头木偶戏、武汉相声、江氏秤制作技艺、苏恒泰油纸伞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叶开泰传统中医药文化、楚剧、武汉木雕、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老四知堂郑氏正骨疗法、木兰庙会。其中,古琴艺术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遗代表作,楚剧已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武汉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79项。
条例明确提出,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设立工作室,并对其收徒传艺给予补贴,对省级非遗项目设立专题展览场所或博物馆。同时,教育部门应当支持高校、中职开设非遗传承班,培养专门人才。此外,为了引进非遗人才,条例提出,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武汉市户籍非遗传承人,可以优先转入武汉市户籍。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用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0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2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7个。(楚天都市报 记者 郭文杰)
(作者: 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