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6号线顺利穿行百年中山大道 沿街65栋老建筑安然无恙

发布时间:2016-12-14 07:21:14来源:SRC-5173

 

本月底,地铁6号线开通,现代交通穿行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图为夜幕下,中山大道老建筑群与地铁6号线江汉路站交相辉映 记者郭良朔 摄

记者张晟

作为中国最早一条以“中山”命名的城市马路,中山大道曾见证了武汉公共交通的繁忙景象,铭刻着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深刻印记。本月底,这条大道又将见证新的历史时刻:随着地铁6号线的开通,这条百年老街的交通方式将发生巨变。

6号线约有3.7公里与中山大道重叠,从武胜路站开始,一直延伸至江汉路站与大智路站之间的地下。不为人知的是,6号线在地下掘进时,中山大道大智路至江汉路段两侧密布着65栋老建筑。

昨日,武汉地铁集团透露,掘通这段隧道,犹如在一块泡在水里的豆腐上打洞,既要保证豆腐不能碎,还要确保隧道抵抗住地下水的重压。隧道贯通后,这些老建筑安然无恙,也让地铁开进中山大道成为现实。

 

昨日,老建筑群与地铁6号线(江汉路站)夜幕下交相辉映 记者郭良朔 摄

创历史纪录

一次性下穿65栋老建筑 

昨日,记者从6号线大智路站G口出发,沿着大智路、中山大道一路步行。约1.4公里后,抵达6号线江汉路站。

记者步行中发现,走过大智路到达中山大道,两侧老建筑逐渐多起来。它们中既有中国银行(大清银行旧址)、大陆坊、武汉美术馆(金城银行旧址)和工商银行(盐业银行旧址)等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也有宝润里等系列老建筑群。

记者走进老建筑内探访发现,建筑外形完好无损。居住其中的市民称,当时地铁盾构施工前,社区和辖区派出所就已提前宣传,请他们密切关注家中房屋安全。几个月过去了,地铁从地下成功穿过,老房子的主体结构依然坚固。

地铁集团6号线大智路站业主代表周豪说,一次性在地下穿越65栋老建筑,数量之多,在武汉地铁的建设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整体穿越

提前对老房子评估风险 

周豪说,地下隧道采用正穿、侧穿或以临近建筑物的方式整体穿越这些建筑,隧道每前进1米,面临的挑战就相应成倍增加。

“这些建筑,如果以前是银行等公共建筑,地基往往打得较牢,在地下穿越起来还相对容易。一些民居地基就显得很简陋,当时建设时就是在地下挖个坑,再用砖头砌出地基,上面盖上房子。”周豪说,这种建筑物经过风吹雨淋,度过了近百年、甚至超百年的时间考验,本身就“病患”缠身,在其下方进行隧道施工,无异于刀尖上跳舞。在隧道还未施工前,武汉地铁集团邀请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65栋建筑逐一评估,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老建筑局部均有危险点,一些部位已开裂或渗水。

同时,从地质条件来看,中山大道沿线处在长江一级阶地上,地下水水位高、水压大,也给施工增加了难度。

 

1929年,穿过中山大道的1路公交开线,披红挂彩驶上街头 记者李永刚翻拍

打“钢围堰”

地面建筑沉降最多2.3厘米

如何在这样复杂的条件下安全、快速地打通隧道?武汉地铁方面打出“组合拳”。

周豪说,在隧道施工前,他们就采取明挖法,在建筑物靠近隧道一侧挖深沟,沟的底部在隧道下1米深处,再将预制好的钢管整体埋入沟里,形成钢管隔离桩。这样,老建筑的周围就形成了坚固的“钢围堰”,可防止隧道掘进过程中周围土层垮塌,破坏建筑物地基。

此外,在隧道必须穿越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方也提前埋设一种特殊管材,这种管子上有细孔,可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方便抢险人员向地下注浆,以稳定建筑物地基。

同时,在掘进过程中,盾构机的推进速度也严格控制,以尽量减少对地下土层的扰动,确保地上建筑安全。

周豪介绍,这段穿越老建筑最多的地下隧道,由于各项预防措施准备充分,施工时非常顺利,两台盾构机2015年10月同时始发,今年4月就双双到达江汉路站。经过监测,这些地面建筑中沉降最多的仅为2.3厘米,远低于3厘米的可允许沉降范围。

 

另据武汉晨报报道:

  “静悄悄”穿越百年中山大道 6号线做到了

  下穿长江隧道和65幢老建筑 大智路-江汉路区间难度最大

  昨天清晨,汉口京汉大道大智路口地面车水马龙,与往日不同的是,此前地铁打围施工的马路已经恢复原貌。6号线大智路站的4个出入口已“浮出”地面,不时有路过市民朝内打探,询问“通车了吗?”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从这里穿行至江汉路的这条地铁隧道,是6号线除越汉江隧道外,盾构施工最难的区间隧道,不仅要下穿长江隧道,还要从65幢老建筑下穿越。

  下穿长江隧道 埋深达27.6米

  6号线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线路沿百年老街中山大道铺设,从武胜路沿中山大道,经过汉正街、六渡桥、江汉路,再拐入京汉大道大智路。这一段是汉口老城区,也是历史保护建筑最集中的地区,地铁盾构机要非常小心地穿越,控制在地下的掘进姿态,保证沿途老建筑的“安全”。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周豪负责该区间盾构施工。据他介绍,江汉路站-大智路站区间线路,从大智路站出发,沿大智路、中山大道敷设,为地下线路。

  “由于是老城区,沿途管线众多,交通繁忙,建筑物密集,且多为优秀历史建筑。”周豪介绍,这条区间的左线隧道长1338米,右线隧道长1353米,隧道在地下走向呈“U”形,要侧穿1号线,下穿长江隧道,下穿老建筑,上穿2号线。埋深范围从8.88米至27.6米,最大埋深是在下穿长江隧道时,深达27.6米。

  周豪特别介绍,在数码港门口这段,盾构要从长江隧道的下方穿越过去,由于此处有长江隧道桩基,埋得很深,为了避开桩基,地铁隧道的埋深达到27.6米。“长江隧道的沉降控制得非常好,只有2~3毫米。”

  据悉,2015年10月盾构从大智路站始发,2016年4月抵达江汉路站。“穿越期间非常顺利,盾构机‘静悄悄’从地下穿越了这条老街。”

  穿越65幢老房子,包括多幢优秀历史建筑

  “这段区间要穿越65幢老建筑,其中包括多幢优秀历史建筑,”周豪称,这几幢优秀历史建筑分别是盐业银行旧址、市美术馆(金城银行旧址)、大陆坊、大清银行旧址。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汉口盐业银行大楼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26年,为五层钢混结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这幢建筑位于中山大道北京路口,6号线从大智路右拐进入中山大道,从该建筑旁边侧穿。

  提起荣宝斋,相信不少年幼学过书法的武汉伢都有印象,90年代时,要买比较好的笔墨纸砚,爸爸妈妈一定会去荣宝斋买,参赛的作品还会送去装裱。6号线沿中山大道穿越,经过荣宝斋地下时,一部分隧道是斜穿,一部分是从建筑下方正穿。

  市美术馆和荣宝斋一街之隔,原为金城银行旧址,1931年建成,至今已有85年,由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庄俊设计,应用当时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以西方建筑技术为其骨干,融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开创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

  大陆坊则在市美术馆的斜对面,在南京路和中山大道交会处。大陆坊于1934年建成,位于背街处,这座建筑也是建筑大师庄俊的作品。

  6号线穿过美术馆和大陆坊后,沿中山大道一直向江汉路方向掘进,一直到江汉路步行街口,到达了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清银行旧址(中国银行汉口分行旧址)。这幢建筑建于1912年,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武汉最早采用此种结构的大楼之一。

  打“钢管墙”设“注浆管”保护老建筑

  为方便市民日后乘坐,地铁的线路多沿主干道敷设,中山大道是老街,双向四车道,仅14米宽,盾构机穿越时,两侧离地面的建筑位置比较近,必须严格控制沉降。

  “老建筑很多是砖混结构。”周豪说,这类建筑对盾构施工要求极高,他们一般会在施工前做很多准备工作,提前请房屋安全鉴定站做评估。

  “如果从建筑旁边侧穿,会提前在隧道和建筑之间打一排钢管隔离桩。”周豪说,钢管都是紧挨着打下去的,就像一面墙,最长的管子达25米,在荣宝斋门口;最短的15米,在大清银行旧址门口。

  如果盾构从建筑下方正穿过去,则会采用“预注浆袖阀管”方式。“相当于是提前在房屋周围做好注浆管,一旦在掘进过程中发现有沉降现象,立刻注浆。”周豪笑说,但这些注浆管都没有用上,因为所有的房屋沉降数值都在可控范围内,最大沉降处也仅2.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