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首条BRT每天运客50万人次

发布时间:2017-01-01 08:03:06来源:SRC-196

2016年12月28日,BRT进行空载试运行。当天下午5点,开始搭载乘客。 

 

武汉首条快速公交线——雄楚大道BRT开通3天,乘客量逐日上升,已有日均50万人次公交族享受到BRT奔跑的快捷。武汉公交集团预计,客流还有上升空间。

  第一站上了三十多人

  昨天是元旦假期第一天。下午4点,武汉晚报记者在BRT1路起点武昌火车站东广场看到,一辆BRT公交车正要发车,第一站就上了三十多名乘客,有的拖着行李。接着每进一站,都有十多人上车,年轻人居多。

  小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读大二,男友在中南民族大学。昨天,她去见男友,特地选择乘坐BRT1路。她说:“真的快多了,而且起点上车有座位。”以前,他俩见面,乘公交走雄楚大道,不花两三个小时到不了,偶尔不堵车,也要花一个半小时。坐地铁吧,4号线转2号线,2号线又太挤了。“BRT既快又没那么挤,很不错。” 小王说。

  五十多岁的栾师傅住在关山风度柏林小区,去汉阳办事后回家,乘公交556路在晒湖转BRT1路。“看报纸上说BRT开通了,速度快,专门转车体验一下。”栾师傅说,“以前遇到堵车,从晒湖到关山要两个多小时,看今天这畅通情况,估计不要一个小时就能到。”果然16点50分,这辆BRT1路就到达了关山大道站。

  日均50万乘客受惠

  雄楚大道BRT专用廊道西起静安路,东至光谷大道口,长13.6公里,采取“1+24”混合运营模式,即1条BRT主线和24条常规公交线,共600多台公交车通行。沿线设站14对共29个。BRT主线(即BRT1路)覆盖全程,其他线路部分通行,有的在廊道内停3-4站,有的停7-8站,便开出廊道。

  25条线路在BRT廊道内的运行总轨迹是78.4公里,整体车辆投放占武汉公交目前总运量的1/12。

  据武汉公交集团统计,12月30日全天,25条线路在BRT廊道内往返共运行2605车次,累计运行18759公里,客运量约50万人次。BRT1路开通3天来,每天发车130-150班次,早晚高峰趟趟爆满。

  廊道内,公交车运行速度非常快,平峰45分钟可跑完BRT廊道全程,早高峰约需1小时,晚高峰约90分钟。

  根据BRT站台进站闸机的购票数据统计,进BRT站台的乘客逐日递增,28日刷卡数为4.5万人次,30日6.8万人次,昨天上升到7.4万人次。

沿线天桥春节前竣工

BRT全名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起源于30年前的巴西,后来被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多国借鉴,我国也有三十多个城市修建了BRT。而对大多数武汉人来说,BRT是个新事物,需要了解和适应。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宪尧说,BRT是一种像地铁的公交车,有专用路权、专用站点、先进车辆和智能化管理。它的建设成本比轨道交通低,实施起来比较简单,可以为没有布局轨道交通的区域补充一种快速出行方式。

我国工薪阶层人数多,城市道路资源紧张,国情决定了要提倡公交优先,城市首先要发展公共交通。建设BRT便是这个既定国策的体现和落实,既能节约道路资源,又环保。

公交集团总经理助理关靓介绍,雄楚大道BRT1路配备的是30台18米长的大容量公交车,每台能装135人。按日均每个车次装100人计算,如果开小车,每车坐2人,这100人需要50辆小车装载。而实际情况是,早晚高峰,很多小车都只装了1个人。折中按每辆小车装1.5人计算,这100人需要60多辆小车装载。也就是说,如果这100人都去开小车,等于路上要多60多辆小车。再换句话说,一辆BRT公交车的运量相当于六十多辆小车的运量。

这30台配车还是纯电动新能源车型,碳排放为零。其他在BRT廊道内行驶的常规线路配车也多是天然气或纯电动清洁能源车型。

为什么选择在雄楚大道修建首条BRT?

武汉市交通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薇说,雄楚大道是武昌地区非常重要的东西向交通走廊,衔接了武昌火车站和未来的光谷火车站两大枢纽,中间有南湖大型居住片区,东端有光谷。客流强度、吸引力和方向性,都符合BRT的立项条件。在客流不大的走廊上,建BRT没有太大意义。

光谷这边,大学生多,新就业的员工多。光谷是全市最能吸引就业的地方,每年新就业15万人。这里,每天满满一车都是年轻人。刚上班的年轻人不一定都买得起车,各项经济压力比较大,出行依赖公共交通。政府推进BRT,便是要解决广大工薪阶层、公交族的出行问题。

雄楚大道上层是一条武昌火车站通往光谷的完整高架桥,下层路面规划双向六车道,高架下面正好设置BRT廊道,两边设社会车辆通行道,路权较好分配。

这条BRT线还能为超负荷的地铁2号线分担客流。今后,光谷学生和居民到武昌站赶火车,如果嫌2号线太挤,可以选择坐BRT。

目前,供乘客进出BRT站台的18座人行天桥尚未建好,给乘客进出站造成一些不便。关靓表示,所有天桥将在春节前基本完工。

BRT东段跨越了民族大道、关山大道、光谷大道。这三条都是光谷地区南北向的重要主干道,一向拥堵。由于交通压力太大,加上BRT廊道外的社会车辆通行道路尚未修好,未来一段时间,社会车辆仍不得不混行在BRT廊道内。

王薇表示,待雄楚大道上供社会车辆通行的辅道建好,道路条件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的社会车辆拥堵现象可得到缓解。届时,BRT也能真正实现专道专用,发挥出最大效率,最大程度彰显出快速公交的优势。 

  时 评

  看待新事物

  需要过程意识

杨京

投入使用后,BRT一面收获“公交族”的点赞,一面也因其导致周边道路行车不畅,引发了吐槽。如何看待这一新生事物,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和视角不同,观点可能截然相反。

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具备前瞻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现实中的决策都能万无一失,更不代表项目建设可以一劳永逸、一步到位。

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化的集合,每一个变化都有各种潜在的连锁反应,是真正意义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新事物从诞生到完善,是一个磨合调试的动态过程。这个阶段,往往是再周全的“前瞻”都无法跳过的。

互联网行业有“先有后优”的概念。先期推出的,往往是不成熟,甚至是存在缺陷的产品。在后期使用中,再根据用户的反馈作打磨改进。放到城市建设中,此理相同。事实上,就连地铁、二环线等重大工程,当初也因为种种原因遭遇过吐槽,到如今,它们已成为群众出行的良伴。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进步。种种数据显示,作为公共交通的新形态,BRT既具备便捷快速的特有优势,又顺应了公交出行、节能减排的趋势。而全国各地使用BRT的经验更表明,它的存在对市民特别是“公交族”,确实大有裨益。

应该看到的是,BRT现阶段所引发的争议,证明其确实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如何平衡公共交通和社会车辆的路权,充分利用道路资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并非工程本身的问题,随着磨合的深入,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作为最终受益者的市民,对此不妨给予宽容和等待。

当然,从广大市民的角度出发,也希望相关部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多多考虑和重视群众的声音。让配套建设再快一些、“阵痛期”再短一些,让BRT早日真正融入这座城市,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文/本报记者胡蝶 通讯员张惠荣 苏丹丹 图/本报记者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