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 贺俊 摄影记者 曲严
【时间】
2017年1月6日
【人物】
亢德芝
【人物档案】
亢德芝,1978年生,东湖绿道规划主要负责人,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昙华林和武昌滨江商务区规划设计主要参与人之一。东湖绿道入选联合国人居署“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后,2016年10月,亢德芝在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上,代表东湖绿道设计团队向世界推介东湖绿道。
【对话背景】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用这句话来形容半个月前正式开放的东湖绿道,毫不夸张。
东湖一直是武汉市民的休闲胜地,在城市中心有这么大一片水域,整个亚洲都找不出第二家。负责东湖绿道规划设计后,亢德芝行遍整个东湖及周边。她曾深入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既为野趣横生的自然美景离我们如此之近而惊叹,又为这样的美景长期不能被更多人欣赏而遗憾。
规划建设东湖绿道的消息甫一公布,公众的参与热情之高,令亢德芝深感振奋。截至目前,众筹规划平台已收到建议5万余条。亢德芝和规划团队遵照“最大化保护自然”的原则,广泛吸收市民意见。她说,绿道规划方案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后续还会给大家发声的渠道。”
亢德芝希望市民像爱家一样,爱护东湖绿道。毕竟,在这繁华都市的一隅,安放着我们的田园诗梦。
东湖绿道本是千年之作
记者:东湖绿道的规划建设目标是成为“千年之作、传世经典”,你觉得能否实现?
亢德芝:东湖绿道所确定的线性空间和绿径体系,本身就是千年之作,会被人们不断延续、丰富、完善下去。
东湖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唐代也有关于放鹰台的典故。最初,人们只能划船到达东湖,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人们在湖中加埂,解决过境交通问题;现在,绿道禁行机动车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健康生活的向往,相信是人类永远的追求。另外,整条绿道共有2万多株乔木,哪怕这棵树活不了千年,它的种子也会代代生长。
记者:东湖绿道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亢德芝:这个问题,我被记者和身边的朋友问得最多。要说东湖绿道多么“高精尖”,我认为没有,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如果把它放在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等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它可能仅仅只是一条普通的绿道而已,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服务的大众群体、所在城市的发展能级,决定了它的独特。目前,武汉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能级还在不断生长,对这座有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中心城区能有这样一个自由释放心灵的绿色漫步空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记者:东湖绿道在联合国人居大会上获得认同,你觉得是哪些方面加了分?
亢德芝:联合国人居大会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关注自然对人的包容性,以及人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东湖绿道原本是给汽车走的,现在给人走了,还放弃了核心区的门票收入,而且景中村有很多原住民,我们并没有强制要求搬走,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对人的包容。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记者:与国外和武汉其他绿道相比,东湖绿道的景观有哪些独特性?
亢德芝:东湖是亚洲最大的城中湖,东湖绿道能让游客感受到山水、郊野、田园、城市、文化等多元化景观。它还有一个特点,我们想在二期或后期建设中力推,就是它能促进城市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武汉有120万名在校大学生,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高校环抱着东湖。也许不远的将来,这些高校都能打开大门,与东湖融为一体,畅游东湖的游客,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感受大学校园的氛围,共享大学的操场等设施。到那时,东湖及周边高校就可以被称为“世界第一的自然、开放、生态大学之城”。
记者:东湖绿道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没有遭遇过生态矛盾?
亢德芝:很多。举个例子:东湖生态园前面原本有道坡,很陡,长了很多荆棘和野草。我们希望保留原貌,游客像国外那样骑着自行车野性穿越。可是,如果不降低坡度、不加宽加固路面,就会存在安全问题。最后,为了游客安全,我们只能舍弃部分野趣。
记者: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规划手段解决吗?
亢德芝:事实上,只要人类进入自然,就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我们只能通过规划手段和规划理念,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游客要穿来穿去,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家园,我们就在一些路面下安装箱涵,作为它们的过道。
游览前请熟悉厕所位置
记者:今年元旦期间,近46万人游览了东湖绿道,很多人没有走完全程。对此你怎么看?
亢德芝:元旦时,东湖绿道刚刚开放,游客是爆发式的,以后应该会趋于温和。当然,骑行者可能会越来越多。28.7公里的路线,我们并没有打算让所有游客一次性走完。它可以有各种玩法,最好提前规划好路线:比如按时间,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半天、一天怎么玩;或者按体验类型,春、夏、秋、冬四季各想看什么景观;也可以按人群特点,老人、年轻人、带着孩子的家长分别在哪里玩等等。
记者:感觉绿道上的厕所还是有点少?
亢德芝:确实有点少,但我们还是认为不应该增加。绿道是线性空间,排水管网的承载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都很有限,而且绿道腹地很窄,临时厕所没有合适的地方摆放,也有碍观瞻。所以,游客进入绿道前,请提前作好准备,熟悉哪里有厕所。像四个主入口附近,厕所、电瓶车、自行车的配备量都很充足。
记者:将来绿道会不会增加座椅?传说中的淋浴间会不会长寿?
亢德芝:原本我们规划了增加座椅的方案,但是为了保护湖面,保证路面宽度,很多座椅做不成。我们希望将来草坪是可践踏的,游客可以席地而坐,不一定要增加座椅。至于淋浴间,即便是家里的东西也很难长寿,除了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及时维护和更新外,我们也呼吁游客都来爱护东湖绿道的公共设施。
不走破坏再修复的弯路
记者:目前的绿道设施,还有没有空间与城市现代生活相结合?
亢德芝:如果一味凸显服务的全面,就会对自然造成灾难性破坏。东湖绿道的自然环境十分薄弱,很多市政基础设施进不去。我们已经尽量满足游客在绿道里的基本需求,建筑也只会改造利用,不会大量新建。我们是想通过绿道带动周边的餐饮、酒店服务,而不是将这些现代生活服务推进东湖。西湖已经尝到了恶果,原来里面有很多会所、茶室,后来费了很大力气才全面清理出去。东湖不应该走破坏再修复的弯路。
记者:与西湖相比,绿道能否给东湖带来新的机会?
亢德芝:西湖比东湖小得多,但它一直位于杭州核心区,早期有很多故事和传说,还有不少著名景点,经过杭州人代代挖掘、搜集、整理,流传很广。东湖由城郊湖慢慢变成城中湖,虽然也有很多典故、诗词等,人文积淀还是不足,也缺乏挖掘和宣传。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学习西湖,还可以在大学和现代文明方面做文章。
记者:对于东湖绿道,你觉得有遗憾吗?
亢德芝: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设计都会有遗憾。我最遗憾的,是郊野道野趣保留不足,我们还在想办法弥补、提升。比如春天的时候,管理方可以在郊野段撒上草籽,让野草、芦苇等自然生长,加上道旁树木开花,压过人工痕迹。
(作者:杨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