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绣球园
图为:揽湾台
图为:烧烤乐园
图为:璀璨岛
图为:梯田花海
湖北日报讯 “武汉用绿道的形式,将这一城市最大公共空间还之于民。其他城市也有湖区,武汉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去年6月,武汉东湖绿道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联合国人居署高级官员布鲁诺?德肯参观后为武汉的宽广胸怀点赞。
今年1月,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精心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对标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今年3月,东湖绿道二期开工建设。武汉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科学规划,避免大拆大建,保留东湖周边历史文化村落,传承楚风汉韵,对城市历史负责,留下乡愁。
今年3月,《武汉市“四水共治”工作方案》提出,继续推进和实施大东湖生态水网、汉阳六湖、汤逊湖生态水网等7片水网连通工程,实现江湖相济、水网相连。
围绕如何做好东湖水文章,武汉市正将宏大构想付诸实践。“清水入湖、水清草长、生态健康、风景怡人”——老百姓记忆中的东湖盛景,已然加速回归。一个世界级的滨水生态绿城正傲然崛起,大武汉的生态金名片将越发闪亮。
“首个城市亮点区块”年底交答卷
绿道二期建设跑出“东湖速度”
提前8天,东湖绿道二期拆迁抢先完成最后两公里的打通任务。9月22日,随着湖光村最后一栋房屋的拆除清理,东湖风景区绿道二期断面移交及房屋拆迁全面结束。
从5月10日东湖风景区成立绿道二期拆迁领导小组,到8月15日将所有控制性节点移交完毕,再到8月21日,召开“全力以赴决战决胜40天、打通东湖绿道二期最后两公里誓师大会”。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风景区严格按照武汉市委、市政府9月底前必须完成全部征拆任务的要求,跑出“东湖速度”,绿道二期建设也由此争取出更多精雕细磨的时间。
今年12月28日,东湖绿道二期将确保开放,这将是武汉市“三大城市亮点区块”建设中最早见效的工程。
扩建近70千米
绿道二期怎么建市民说了算
东湖绿道一期工程去年年底建成开放以来,一直人气爆棚。但有市民和游客提出:绿道美是美,游玩却不太方便。中途玩累了想要离开,只能选择坐电瓶车折返;不同线路上游客分布不均,有的挤爆,如湖中道,有的偏冷,如郊野道。
负责东湖绿道二期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表示,二期选线充分吸纳公众意见和建议,扩建的主题绿道将与一期无缝对接,环抱汤菱湖、后湖等大东湖的两个子湖,形成一张巨大的绿网。
“东湖绿道二期工程规划形成5段12景结构,打造湖城道、湖泽道、湖町道、森林道、湖林道五个主题。全长约68.8千米。今年确保建成60千米。”东湖风景区园林局负责人介绍。
其中,湖城道位于听涛景区,长约7.2千米,将利用沿湖路两侧腹地打造慢行道路,塑造最具楚风汉韵的绿道。湖泽道位于白马景区,长约14.5千米。为弱化绿道穿越“景中村”白马村的影响,以塘基和湖边小路为基础,增加岸线绿化种植,局部采用拱桥,重点展现湖泽湿地特色;湖町道位于后湖景区,长约8.2千米,将利用现有小路及荒地建设,打造一条集垂钓、观景、野趣、历史体验为一体的原生态水岸;森林道主要位于吹笛景区,长约25.2千米,在保证“景中村”及其他单位正常出行的基础上,部分道路禁行机动车,改建打造自然森林绿道;湖林道横跨磨山、喻家山景区,全长约13.7千米,将因地制宜改建或新建湿地栈桥、林荫绿道、滨湖绿道,重点展现“山、林、湖、岛”特色,营造湖林坡地主题绿道。
“二期将有效弥补一期的不足,完善绿道西门户形象,补充功能缺失。”东湖绿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工程建设也能涵养生态
绿道建设湖泊保护一起抓
武汉市政府负责人说,东湖绿心的建设,不要做“整形手术”,不能“动刀子”,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东湖绿道二期,既要实现“世界唯美翡翠项链”的建设愿景,又要“对城市历史负责,留下乡愁”。看似难以相融的目标,怎样和谐共生?
答案是建设和治理两手抓——以建设促进治理,用治理完善建设。
按照武汉市政府确定的“立足长远,生态优先,规划引导,宜居宜业”的改造原则,东湖风景区采取“统征储备+综合整治”改造模式和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项目办法,优先解决关乎民生的景中村村民还建居住及产业用地,统筹解决村民还建房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区功能品质提升以及村集体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此推进景中村改造。
目前,龚家岭、湖光、先锋、新武东等首批4个景中村改造已经启动。后续还将结合东湖风景区整体景观风貌特色和设施配套要求,以及东湖绿道建设,以桥梁村,磨山村为重点,整合规划范围内的生态资源,提升景观环境,培育创新创意及特色文化产业,打造集生态保育、休闲游憩、特色体验、农业生产及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景中村示范项目。
绿道建设如火如荼,湖泊治理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今年将结合东湖绿道二期建设工程,配合建设、施工单位做好湖泽道、湖町道、湖林道近60千米的湖泊岸线环境整治,加大沿线生态沟塘及自然湿地的改造,促进东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提升。
绿道扣环成网勾勒骨架
生态绿心打造正当其时
东湖绿心与东湖绿道有什么不同?“如果说绿心是心脏,那么绿道就是血管,将原本相互割裂的区域连接起来。”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东湖绿心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功能织补、景观提升、设施完善及区域联动等方式,建成城湖相融、山水相依、文景相生、高效便捷的世界级唯美城市绿心。
生态绿心的规划建设,首先突出世界一流标准,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运用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和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景区建设,提升东湖地位。其次,突出生态保护,通过分级保护和管控,严格保护山边、水边等生态敏感区,通过生态修补,改善水体质量。第三,突出旅游服务,重点发展旅游创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及新兴战略产业,提升城市核心功能。还要突出滨水特色,强化东湖国内最大“城中湖”的生态特色,做足“水文章”,彰显环东湖独特的滨湖形象。
目前,东湖绿心规划正在向公众征集意见和创意,将进行功能、交通、绿道、景中村、水生态五大核心专项规划编制。一个世界级的滨水生态绿城值得期待。
6年不懈治理
东湖迎40年来最好水质
由劣V类转变为III类、部分子湖达到II类标准,十年间东湖的水质发生着质的蜕变——今年6月,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发布东湖国控点水质情况。
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东湖湖泊生态系统实验站高级工程师张霄林说,目前东湖的水质达到40多年来的最好水平,近年来东湖保护水质的举措在整个城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可借鉴性。
截污——每天拦下入湖污水近万吨
“水是东湖的灵魂,全面截污是水生态修复的基础性工作。”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水域)局负责人介绍,近6年间,东湖风景区内的污水收集处理规划布局得到了很大改善,“风景区内的污水管网由15千米增至30千米,污水泵站从无到有,目前建成使用10座,景区内日截生活污水近万吨,相当于5000人每日用水量的总和”。
2010年,根据《武汉主城区污水专项规划》,东湖以南片区规划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现行的处理标准远远达不到东湖水功能III类水质的标准。委托专业机构研究、调查、论证后,东湖风景区改变了原定规划,实现了八一路延长线等地污水管网及支管的建设,如今此地每日可收集污水约4000余吨。
修复——工程建设促进湖泊生态修复
随着2015年底东湖通道的全面贯通,穿梭在沿湖大道上的车辆明显减少,为真正还湖于民打下了基础。
武汉地产集团东湖绿道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湖通道的建设采取“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原则,不多占用东湖一方水,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清理围堰区的淤泥。据了解,东湖通道的建设为东湖清理了50万立方米淤泥,对湖泊的生态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东湖绿道一期工程对东湖水生态修复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据介绍,过去东湖沿线均为垂直驳岸,雨水未经净化过滤直接入湖,“现在整个绿道沿线,大多使用软质护坡的生态驳岸,雨水可通过绿色植被、水生植物进行再过滤,减少了污染入湖,也增强东湖的调蓄功能”。
管控——湖泊保护纳入绩效考核
2012年以前,东湖常年高水位运行,近几年以城市防洪排涝为优先标准,降低了东湖水位,增强湖底的光照强度,促进了水生植被的生长。检测发现,东湖水生植被的覆盖率从原来的3%上升至10%。“植被覆盖率达到30%比较理想,这样整个东湖的沉水植被每年可移除东湖水体中3吨左右的磷含量,有助于提升水质。”张霄林表示。
武汉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创始人柯志强说,近年来该组织采用无人机飞行、人员沿湖巡查等方式监测东湖环境,“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欣喜的是相关部门反应速度很快,能及时妥善解决问题。”
目前,东湖风景区已形成政府与社会护湖人士共同监督的湖泊保护机制,每年召开全区湖泊保护大会,并与区湖泊保护责任单位签订湖泊保护责任状,将湖泊保护纳入绩效考核目标。
万顷碧波玩转“大湖+”概念
东湖崛起国家级水上休闲运动中心
今年,武汉市提出“大湖+”理念,围绕全市166个湖泊,打造国际功能区、科创功能区、休闲功能区、生态体验区、体育文化功能区等“大湖+”主题功能区,探索“大湖+”环境保护、“大湖+”产业创新、“大湖+”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等发展模式。努力将166个湖泊打造成为推进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吸引高端人才安居乐业、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核心竞争力。
漫步东湖,片片帆船在湖上起舞,作为第七届军人运动会帆船比赛所在地,东湖风景区郭郑湖水域的赛前测试正持续进行。目前湖底清淤、东湖水面保护等各项工作正在湖心亭附近水域积极推进。
围绕“大湖+”,未来东湖将引入更多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利用东湖绿道和湖泊资源举办自行车赛事、水上马拉松,以帆船基地为主,举办大型国际帆船赛。
帆船运动将成东湖新名片
今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武汉将推动公共船艇码头建设和水上运动俱乐部发展,积极发展帆船、皮划艇、赛艇、摩托艇、龙舟、滑水等水上健身休闲项目,将东湖打造成国家级水上全民休闲运动中心。
“武汉有这么好的水资源,水上运动应该更蓬勃地发展起来!”东湖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东湖水质的修复和提升,今后还有更多水上运动供市民选择参与。
从今年7月份开始,一些帆船爱好者就在郭郑湖水域进行训练,测试东湖水域的比赛条件,为军运会帆船比赛顺利举行做准备。
武汉大海阳光帆船俱乐部负责人说,东湖历史文化底蕴厚重,风力、水域面积、水深、观赏效果等方面可以说是全国最适宜进行帆船比赛的湖泊。“通过大型赛事,包括我们的后期运营、科普和教学,依托东湖,武汉将打造成中国内湖帆船之都。我们认为,以东湖的条件,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全民休闲运动中心及体育人文生态平台”。
首届“水马”年底亮相东湖
“水马”,就是水上马拉松。11月上旬,大美东湖将迎来武汉首届“水马”。在郭郑湖水域,将进行10公里百人专业竞技游和3公里千人方队健康游两项赛事。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水马”的概念是由“渡江节”衍生而来。考虑到武汉有大量冬游爱好者,在夏季“7?16渡江节”的基础上,再办一次冬季渡江活动,更能满足大家的热情。
作为公开水域的长距离赛事,国际泳联对水温、水质、水文条件都有严格规定。而11月上旬的东湖水域,条件理想。近5年水文气象资料显示:东湖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4℃~23℃,平均水温为25℃,适合开展游泳运动。
此外,郭郑湖具备景观最佳、绿道最美、人气最旺、便于观赏的特点,能让泳者和观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浏览东湖的湖光山色,感受武汉的秀丽风光。
从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武汉马拉松最美赛段,到同城双星龙舟友谊赛、C4峰会自行车赛,再到即将揭开面纱的“水马”和军运会帆船比赛,东湖正向越来越多的国际级赛事敞开博大胸怀。未来,这片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不仅将成为武汉市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也将成为国内外运动健儿的最美秀场。
撰稿/供图: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宣传部
(作者: 编辑:高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