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网民反映的问题 记者詹松 摄
长江网5月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王刚 黄征 李英波 刘海锋 章鸽 李冀 刘晨玮 通讯员吕作武 林建武 戴良军 稿件统筹:蔡早勤) 4月2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武汉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为武汉的民生相关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要深刻学习和领会讲话的精神,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真抓实干,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人民群众营造可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
武汉有公交线路400多条,日均运送乘客400万人次,公交出行服务备受市民关注。截至今年4月底,武汉市交委公交办共受理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公交出行服务相关的网友留言1261件,按期回复率100%。在接到网友留言后,武汉市交委公交办每次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核实勘查,并会同公交运营企业认真研究,提出办理意见,并将办理结果回告网友。
“总书记说,‘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这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武汉市交委公交办市民投诉中心负责人李运福说,“以市民和网友的诉求为导向,市民和网友关心、关注的公交出行相关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努力方向,全力方便市民的公交出行。”
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武汉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为民办事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关于群众工作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
“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这就要求在开展网群工作时,不以事小而不为,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把小事尽早化解。
“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则明确了开展群众工作要有重点意识,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群众诉求,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加大力度协调处理,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则强调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满意,什么样的事情更能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那就从这些方面狠抓实干,切实做到“民呼我应”。
去年5月,武汉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以“让百姓少跑腿,足不出户把事办”为原则,以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为目标,整合了市长热线、阳光信访和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等平台,全市自上而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网络体系,使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截至今年5月1日,市网上群众工作部共受理170余万件群众诉求,按期办结率达到99.65%。
市网上群众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全市网群战线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进一步提升办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人民群众营造可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不管大小,我们都要去了解、落实”
4日,武汉市信访局正忙着筹备5月份市区领导干部第四次下基层“大接访”行动。2月4日至4月10日,武汉市已开展三次市区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行动,市区领导干部共1302人次下到基层,接待上访群众3835批9231人次,现场解决问题722个。“大接访”行动后,各区各部门成立工作专班,认真抓好领导接访事项的办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印象深刻,基层党员干部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群众满意,群众提出来的问题,不管大小,我们都要去了解、落实。”武昌区积玉桥街中山社区书记蒋惠茹告诉记者,第一次“大接访”时群众反映的高层用户用水难问题,正在解决。
64岁的社区居民许小莉说,她居住的小区,5楼以上用水困难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去年就反映了,社区和有关部门也来调查过。这次‘大接访’后,安装了一个临时供水设备,还制定了二次供水的解决方案,我们很满意。”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军山街蒲潭社区书记吴胜勇介绍,“大接访”中群众反映过周围公交站点没车棚的问题,目前已有2个站点安装了车棚,余下3个站点预计到今年10月全部解决。“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件小事,都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解决。”吴胜勇说:“‘大接访’促进了一些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要为群众解决好每一件事,因为我们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市将创设“市区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常态化机制”,作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市领导领衔的2018年全市重点创新项目推进实施。
全方位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华中师范大学专场招聘会 记者陈卓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对我们就业工作人员具有启发意义,我们要努力更加精细化地服务,让更多市民,获得一份更好、更稳定的工作,通过高质量就业和辛勤劳动提高收入。”市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更多是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能够得到一份更好、更稳定的工作,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共同期盼,是大家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途径,就业工作人员需要在帮助大家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上下功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开始新的探索。
近年来,武汉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就业服务提升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居民激励增收计划”等一系列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和推动创业的突破性政策措施,武汉就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近3年,武汉城镇新增就业56.54万人,扶持创业6.6万人,带动就业38.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8%以内。201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7%,实现“六连降”,处于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下一步,武汉将进一步强化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将就业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作为重点予以扶持,为增加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提供保障;落实各类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做好低保家庭成员、大龄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
家住首义路街长湖社区的舒健是一位残疾人。“我就是就业服务的受益者,好几份工作都是社保专干帮我找的,现在我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心满意足!”舒健说,长湖社区的社保专干许俊红一直都很关注他,“她给社区就业困难人群建立了就业档案,只要有合适的就业信息,就赶紧通知大家去应聘。今年春风行动招聘会上,她搜集了许多招聘信息,让我逐一填表应聘,最终我得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舒健说,武汉的就业服务举措确实越来越精细化,为市民实现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打下了坚实基础。
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共享武汉发展成果
5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城乡低保标准及其他困难人员救济标准》,近年来,我市一直是中部地区城乡低保标准最高的城市,通过每年投入10多亿元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武汉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要牢记嘱托,以困难群众为中心,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共享大武汉的发展成果。”5月4日,市民政局低保中心副主任祁小刚说,切实兜住民生底线,同样表现在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实施,《武汉市实施临时救助暂行办法》、《武汉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的出台,将更多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构筑起覆盖城乡所有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和“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机制的建立,切实保障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为强化精准救助和监督管理,市民政局与人社、房产等部门建立起大数据连通比对机制,严格实行有助必核,每年核对申请社会救助家庭72.5万户次,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的精准性。
低收入家庭认定难是全国性的难题,为进一步准确认定救助对象,2017年,《武汉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出台,创新提出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根据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因学、养老、扶幼等刚性支出进行收入扣减,将更多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救助范围,以享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
青山区的彭琳是该政策首批受益者,因家庭月收入6620元,无法纳入救助范围,但由于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医疗支出较大,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我市去年9月出台《武汉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家庭可支配收入经系数扣减后,彭琳被纳入低收入困难家庭。目前,彭琳已获得医疗救助2万元,青山区民政局本月还将给予彭琳家庭8040元临时救助。“民政部门的政策,让我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大大减轻了生活负担!”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摘下“贫困帽”
5月4日,江夏区舒安街八秀村大屋余湾新建成的水泥大道宽阔整洁,湾内小洋楼栋栋漂亮,令人赏心悦目。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坚守阵地、牢记使命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坚定的扶贫毅力,吸引能人回乡创业,盘活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户、贫困家庭脱贫不返贫提供持续致富造血能力。”市民政局驻村帮扶队队长刘志耀说。
在扶贫工作队和街道的支持下,八秀村的道路、水塘、路灯、公厕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今年全村将有13户以上农户加入精品民宿改造计划。返乡能人余景义回到家乡创办了合作社,和扶贫工作队、村委会一起带动村民,大力发展果园、养虾基地等产业脱贫计划。有了产业,聚了人气,家乡在变美,生活在变好,贫困户们的致富热情和信心正被充分调动起来。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脱贫,因户施策制订精准扶贫方案,更多的贫困村正在焕发产业致富的盎然生机。5月4日,新洲区汉子山村60岁五保户何平伢,正在村里的油茶基地里除草。在市民宗委驻村帮扶下,汉子山村新建了400多亩油茶基地,栽种桃树林100多亩,建成三个休闲文化广场,拓宽了村级公路4.8公里。原本没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村民们,也有了打工增收的地方。今年开春以来,油茶基地为村民提供打工岗位60多个,人均每天工资收入100元。
连日来,市政府法制办、武汉第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驻蔡甸区张湾街新集场村扶贫工作队,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的讲话。市政府法制办干部、新集场村第一书记周勇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强化责任担当,围绕贫困群众能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都有保障)的目标,做精、做实驻村对口帮扶工作,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2018年,武汉将实现最后的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9668户、21499人脱贫销号,8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市扶贫攻坚办副主任王玉珍说。武汉将继续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等政策。引导农业产业扶贫投资,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休闲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贫困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全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摘下“贫困帽”。
(作者: 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