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武汉奋力开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7-05 07:30:28来源:长江日报

德骼拜尔车间走芯式车铣复合中心正在加工一颗植入螺钉

武汉深入推进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区,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今年以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创新技改模式,努力开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带动企业生产效能不断升级,助推“武汉造”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

今年初,武汉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联合长江日报推出“武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专题,聚焦高效高新产业发展,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展示武汉新旧动能转换最新成就,树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标杆,为武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提供可复制经验,加速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在工业领域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助推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模式:打造服务产融对接新平台

今年初,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扎实推进高效高新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

明确要求落实好“零土地”技改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2%。

通过对2014年至2018年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梳理,发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在今年首次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提出了技术改造的路径及目标,把技术改造上升到了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新高度。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努力向城市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今年以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入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把“零土地”技改的系列优惠政策与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深入对接。

在深化技改服务改革创新的新征程上,武汉正在奋力开创技改“新路径”,今年5月以来,武汉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题对接会已相继举办两场,首创企业公积金缴纳数据引入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融资的征信体系,开创产融对接的“新模式”。

武汉正在着力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题对接会”打造成为帮扶企业发展的新平台,目前,技改专题对接会在每月定期举办,50多家工业企业先后与华夏银行、交通银行进行了一对一接洽。

每场对接会后,市经信委深入跟进技改项目融资进展,列出每日工作清单,让“金融血液”加快速度流入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如今,技改专题对接会已成为一项政府为企业技改进行融资的公益服务,直击企业技改难点,深受企业好评。

从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今后将继续加强联动,常态化举办“政银企”技改项目对接活动,把对接活动引入到工业园区、一线企业,把政府服务送进企业门,将对接活动打造成为武汉技改服务的“新品牌”。

武汉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武汉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2%,比去年同期提升9.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占全社投资的3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0.5%,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33%,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已经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正是武汉工业企业大有作为的机遇期,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也更加紧迫。工业企业要抢抓机遇,勤修内功,积极顺应新形势变化,将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作为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一批质量高、档次高的技改项目,奋力走出一条武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新方向:从单一环节改造向全流程再造转变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能够很好地把提升增量与优化存量结合起来;把改造低端供给与形成先进产能结合起来;把促进技术创新与提升产品质量结合起来,是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武汉市、区经信部门形成合力,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术改造政策》,从优化审批程序、鼓励集约用地、加大财政补贴等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

武汉结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例如武汉开发区产业“黄金三十条”、东湖开发区“院士进企业”、蔡甸区“容缺审批”等,取得良好成效。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在开创技术改造“新方向”上,将着力促进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互联网+”相结合,从单一生产环节改造向设计、管理、营销、服务全流程再造转变,推动生产经营方式变革。

着力推动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从单纯的厂房设备的更新改造,向新改造与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人才引进并重等创新能力培育上转变,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着力深化技术改造与要素资源整合。从单个企业、单个项目的改造,向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转变,促进产业协同化、高端化发展。

新机遇:一批企业投入技改迈入发展“快车道”

“新动能只能在旧动能的基础上建立”。北京大学路风教授认为,新的动能不可能凭空产生,工业存量是培育新动能的土壤,液晶显示、光纤、半导体晶体管等新的工业技术都诞生于传统企业,这些传统企业既是创新型企业的技术来源,也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应用市场,“产业升级的规律不变,新技术、新企业只能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上去进行创新”。

向工业存量去索要经济增长质量,技术改造是必经之路。近年来,武汉工业企业迎来了“技术改造潮”,仅去年,武汉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覆盖率从年初不到20%上升至48%;一大批工业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不但扭亏为盈,更是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近几年来,武汉海润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大力投入技术改造,已从最初的年度亏损1千多万元,发展到去年有了3千多万元利润。

这扭亏为盈的背后是长达5年的技术改造,早在2013年,海润公司就瞄准工程减隔震产品这一细分领域,引入国际领先技术,加大研发投入,花费数千万元建成亚洲第一座75000kN减隔震产品多功能试验机,填补了国内无法进行减隔震产品大吨位高速动载试验的空白,为研发生产国际一流的减隔震产品打下了基础。

2016年,海润公司引入技术专家,与工程抗震减震专家周福霖院士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青山区内首家院士工作站,对桥梁和建筑减隔震装置进行攻关。

目前,减隔震装置技术研发、生产、试验已成为海润公司战略发展的新优势,先后赢得了帕德玛大桥、文莱淡布隆大桥等“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工程的减隔震装置订单。

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初期,由于底子薄、门类缺,新建项目是投资重点,但是在迈步高质量发展的“扩大再生产中”,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需求会更加强烈,技改投资的比重也要相应提高。

纵观全球发展趋势,技术改造的需求与社会科技发展速度成正比,当前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的迭代“加速度”更快,科技发展的“摩尔定律”导致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大幅缩短。

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与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要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技术改造的频率必须要更快,投入的额度也必然要求更大,并要求有高质量的技术改造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统筹: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