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图为:空客天津总装线。
图为: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在天津滨海新区建厂。
。
图为:外宾参观廊坊新奥集团太阳能板项目。
图为:京津冀高科技产业化“走廊”
湖北日报讯
创新的经验
○ 为初创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 不少企业研发经费占收入的20%以上
○ 高校与企业相互“借脑”、“借力”
记者 袁阳平 策划:邹贤启 蔡华东 熊家余 统筹:周 芳 协调:冯正安 杨丹玫 图片:陈 勇 张 朋
经济学家将世界经济的发展分为三大阶段: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和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阶段的经济,竞争力来源于处于全球技术前沿的产品,经济中存在强有力的创新的制度和激励。谁能在创新驱动阶段抢占创新前沿,谁就能取得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成果《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中,课题组将京津冀评价为: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超大城市群。
京津冀如何铺筑创新之路?哪些值得长江中游城市群借鉴?
元月下旬,记者实地踏访京津冀,寻找答案。
图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创业“保姆”贴身服务
探寻京津冀的创新经验,北京中关村堪称典型。
中关村肩负“重任”,让初创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渡过风险期,成为未来中国科技创新的“金种子”选手。
张远是北京梦之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我们的目标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他沉稳的外表下,藏着凌云壮志。
2005年创业之初,张远还是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一名硕士生。公司位于中关村核心区,人才资源丰富。最初招来的团队中,不乏来自北大、清华计算机系的高材生,有的甚至在微软亚洲研究院、IBM研究院有过工作经历。
人才和中关村的环境,成为张远创业的最大资本。
从不足40平方米的“小作坊”起步,到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从不足10人的小团队,到200余人的大队伍……在中关村的“庇护”下,张远用了不到8年时间,将网络视频云服务平台带到全国,成为该领域的“金种子”。“中关村是全国科技创新的源头,孵化出了大量创新型企业。每年孵化出来的企业多达4000余家,真正能度过创业初期的仅40%至50%;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成长型企业,又不足三分之一。”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管理办公室主任刘临说。
刘临被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保姆”,在中关村,还有很多刘临这样的“创业保姆”。他们熟知中小初创型企业的每一步需求,并为这些企业做全程指导,直至其“长大成人”。
金融创新,为企业输血
融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须闯过的难关。
张远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公司为了融资,在较短时间内和一家风投签了合同。但事后发现,公司商业计划书遭遇泄密。“我们险些翻了船,公司账户仅剩下不足3万元,即将连工资都发不出。”
危急关头,中关村介绍的风投公司挽救了张远的公司。
科技金融是中关村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的一项服务。刘临说,他们向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荐在业界声誉颇佳的风投机构,方便风投为区域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
同时,京津冀三地联动,帮扶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集合债和集合信托等一系列跨区域的融资合作。
金融输血,创新动力强劲。2011年,中关村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90亿元,其中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