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市场,资源配置的湖北作为

发布时间:2014-11-17 07:05:35来源:SRC-13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力量,激活能量,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竞进提质,速效兼取,提升湖北市场化程度和活力。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甘勇 廖志慧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央对湖北发展的关怀与期待,荆楚儿女对中国梦的追寻和求索,省委、省政府对湖北发展新阶段的定位和把握,凝聚成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担当使命,奋发作为。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把脉湖北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如何凝神、何处发力?

  回望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我们走完发达国家300年的发展历程。关键原因之一,是抓住了市场、抓住了市场经济这个根本。

  展望未来,增长转段,经济转型,动力转换,调控转向,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启动市场大引擎,才能提供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强劲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扭转湖北市场经济发展不够的“比较劣势”,必须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力量,激活能量,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竞进提质,速效兼取,提升湖北市场化程度和活力。

  解放思想,市场大学引爆灵魂革命

  今年9月,一个没有围墙的特殊“大学”,在湖北全省“开课”。

  暂放下繁忙的工作,全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集中到一起,拿出3天的时间,就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进行专题研讨。“我们必须从思想观念、理念、文化入手,把‘市场大学’作为‘必修课’,从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抓起,来一次市场意识再启蒙、市场文化再塑造,真正让市场经济理念入脑入心,融入血液,深入灵魂。”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市场大学只有结业,没有毕业。”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说,学好市场课程重在实践,要坚持学用结合、学用相长,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湖北转型发展的实际成效。

  自贸区理论和政策研修班、网络市场大学、市场大讲堂、视频报告会……开办市场大学,补“市场决定”的课,一场革命在灵魂深处爆发。

  “湖北人养财鱼,鱼养大了卖给餐馆,3元钱一斤;杭州人养财鱼,自己办加工厂,鱼肉加工成休闲食品,内脏加工成鱼肝油,鱼骨加工成饲料,一斤财鱼卖出30元。”省委“市场大学”巡回宣讲团带来生动的市场案例,发人深省。

  随州三里岗吉祥寺村,香菇产业从“提篮小卖、以街为市”到“深购远销、市场交易”,再到“加工增值、出口创汇”,市场带动小小香菇“三级跳”。省委办公厅机关青年干部走进这个香菇出口第一村,将市场大学的课堂,开到了田间地头、市场车间和农户家里。

  这场灵魂革命,是针对阻碍湖北发展的现实问题,对症下药。

  有人认为,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原因,湖北在接受市场经济时,有两个“茧壳”比沿海发达地区更硬、更厚。

  一是荆楚文化底蕴深厚,崇文重武,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层出不穷,但对市场体制机制、市场文化理念接受难度大,比较缺乏企业家、商人,缺少全民创新创业的氛围。

  二是计划经济影响较重,计划经济时代布局的国有大型企业比重较大,计划经济主导的传统观念与市场经济理念格格不入。湖北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缺少航母级的民营企业,都与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惯性密不可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湖北上下以上好市场大学为契机,不断解放思想。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35期,培训干部2300余人;举办各类宣讲活动、理论报告会等130余场,4.2万余名干部参加学习;全省8万多名干部通过湖北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参加网络市场大学的学习、测试。

  思路决定出路。树立市场理念,用好价值规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中,湖北轻装上阵,将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一匹“黑马”。

  市场先导,

  资源“燃油”激活市场引擎

  61岁的万端极是湖北工业大学教授。谈起科技创新,他说,手上20多个项目成果已转化,不过,其中90%是与省外企业合作的。

  “比如杜仲饮品项目,在湖北这个杜仲大产区没做成,反而是被黑龙江企业做大了。如今,他们来湖北投资建厂。”万端极不无遗憾地说。

  惟楚有材,见证湖北的创新实力和骄傲;楚才晋用,却总是浸满湖北的遗憾和苦涩。

  湖北科教实力雄厚。过去的一年,我省获国家科技奖30项,居全国第四位,远远超过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然而,为何众多科技成果“墙内开会墙外香”?关键是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意识和市场化机制体制。

  如果说科技资源要素是“燃油”,那么以市场为先导,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就是发动机。优质要素遇不到先进的体制机制,“燃油”没有用武之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无法加速。

  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优越的市场体制机制是基础、是根本。如果我们的市场体制机制处于劣势,其他优势就是给别人准备的;如果市场大学办不好,其他大学办好了也是给别人准备的;如果抱着科技资源优势坐等发展,没有市场意识和市场体制机制,最终也只能两手空空。

  在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少科研人员在发明研究阶段孜孜不倦,但到了产业化阶段却不知所措;有些科研成果只追求学术突破,发表论文就是最终目的;有些想要实现产业化,却过分追求股权控制,对货币资本的地位认识不足,导致科技成果长期待字闺中、束之高阁。这些都是缺乏市场经济理念、市场体制机制不活的表现。

  从“要素推动”走向“创新驱动”,努力使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已是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点石成金的关键,在于市场体制机制的创新。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高新区2012年出台“黄金十条”。高校师生可休岗休学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七三开”……一系列新政引发全国关注。

  去年底,湖北版“黄金十条”出炉,含金量十足:高校、院所研发团队在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其所得不得低于70%,最高可达99%。

  一系列改革,一条条新政,指向“市场、市场还是市场”,启动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发动机,一大批技术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和技术产权交易等平台的搭建和完善,让湖北刮起了“科技创业旋风”,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在市场配置下源源不断地涌入、融合、聚变。

  围绕市场和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倍增器和放大器。如今,我省优选激光、地球空间信息、信息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等18条高新技术产业链,以资金、重大技术、终端产品或产业集群为指引,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释放红利,

  深化改革厘清市场方向

  改革是发展最大红利,市场是改革的大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同样不能离开“市场决定”这一重要法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省省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缩减至286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

  “审批最少”是否就是“环境最优”?保留多少审批事项合适?其关键,依然是坚持市场取向。

  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今年1月至9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60.35万户,平均每天新增2235个老板,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户数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市场证明,放宽注册资本管制、实行“先照后证”等系列改革举措,对民营经济发展助推作用明显。

  改革的征途上,必然会遭遇拦路虎、绊马索。经过数轮改革,很多改革项目“连肉带汤”端出来后,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改革难度越来越大。面对部门既得利益,“不愿改”;面对风险挑战,“不敢改”;面对重重难题,“改不动”。唯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为改革注入不竭的动力。

  本世纪之初,我省就启动直购电改革,推动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曾在全国领一时风气之先。但也因利益之争,近十年踯躅不前。价格是市场的指挥棒,直接交易的核心是电价市场化。如今,电力用户遭遇成本压力,发电企业产能过剩,新的市场格局,再次开启了改革窗口。今年四季度,国电荆门发电有限公司等11家发电企业,与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公司等24家用户经双边自由协商,绕开电网企业,达成了电力直接交易发、用双边意向协议,协议购电量达16.4亿千瓦时,相当于去年四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的5.4%。新一轮电力改革,由此破冰。

  从本质上看,推动改革的,正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唯有市场,才能真正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坚定不移推进直购电改革,还原了电力的商品属性,实现电力交易市场化,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受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市场之手拆除利益藩篱、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