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为民办实事交成绩单 湖北建26万套保障房

发布时间:2015-01-23 06:03:00来源:SRC-13

  楚天金报讯 记者赵贝 实习生黄盼 叶诗琪

  自2004年开始,湖北省就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十余年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承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2014年刚刚过去,这一年“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如何?

  从2014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21日,本报记者分头奔赴宜昌、黄冈、黄石、孝感等多个市州深入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湖北省承诺的“为民办实事”已全面甚至超额完成。

  分配入住174203套保障房

  “晴天吹风,雨天漏雨。”这是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居民章立安,对自己几年前居住情况的描述。现在,在工人村4组住了几十年的章立安,搬进了工人村街青康居小区,不仅告别了棚户区,兄弟几家还变成了街坊。

  青山区的棚户区改造,只是我省2014年为民办实事的其中之一。根据省住建厅提供的信息显示,2014年全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房468887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17.2%,基本建成264927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32.5%,分配入住174203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3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渔民上岸安居工程7.37万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39.8%。

  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根据省住建厅的数据显示,截至到去年12月底,全省共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补助资金109.1379亿元;组织各地争取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

  建成700个城乡社区服务站

  2014年初,省政府制定当年为民办实事的目标要求,全年要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800个;新(改、扩)建500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资助150所农村福利院危房改造。

  截至今年一月份,目标全部完成:全年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215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700个并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53所农村福利院维修改造。

  2015年1月19日,记者来到孝南区广场街晒书台社区,该社区投资100万元建设共三层楼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一楼设有老年人餐厅和服务窗口;二楼设有办公室、棋牌室、健身区、日间照料室、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专区等;三楼设置有书画室、心理慰藉室等。社区每天可同时为近70名老人提供各类服务。

  在孝南区新铺镇远光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也建成使用。中心占地面积1300㎡,内设日间照料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及餐厅、厨房,二期工程正在进修中,全部中心建成后,全村237名老人将得到日间照料、健身保健、文体娱乐等服务。

  “要想富先修路”的红安样本

  2015年1月21日,黄冈市红安县永佳河镇汪河村苗圃基地,2000亩竹柳矗立在寒风中。基地负责人杨国祥告诉记者,去年十月份这片苗圃周边修了一条村村通公路,“当时在这投资就是看中了有两个高速出口,村村通公路直接连通整个基地”。杨国祥说,去年的村村通建设,坚定了他加大投资的信心。根据杨国祥的计划,这里在三五年之内要再扩展4000亩,土地流转将会给当地更多村民带来成倍的增收效应,“要想富先修路”的概念在这里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

  这得益于省交通厅为民办实事的投资力度。2014年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部省补助资金47.1亿元,建设完成农村公路14274公里,比承诺任务12000公里多出了19%。全省还实现100%乡镇和99.8%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行政村连通工程1073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桥梁207座12964延米。

  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530个

  2014年,应城市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014年6月18日,该市建筑面积15520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应城文化艺术中心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合一,是应城乃至孝感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对完善应城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体育的建设上,应城成为我省为民办实事的典型代表。省政府督察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全年共落实4000万元,按200万元/个的标准,对2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进行了补助;15个县(市、区)5480个行政村智能广播网(“村村响”)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目标任务的102%;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30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7.5%。

  全部实现异地就医系统联网

  2015年1月14日中午,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油子岗36岁的村民方红珍正抱着一岁多的儿子晒太阳。2012年元月,该区计生委工作人员下乡宣传孕前优生检查政策,方红珍正打算要二胎。当年2月份,她和老公到区服务站做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怀孕后,她又检查了3次。“没有花一分钱,宝宝现在这么健康,多亏了这项实惠政策。”方红珍说。

  2015年1月16日下午,68岁的咸宁老人李传永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做肝癌的介入治疗。2014年9月,他从咸宁当地医院转诊到武汉,“在武汉看病,直接在武汉的医院报销,不用再在武汉、咸宁两地跑了。”李传永说,去年9月份以后,他就一直在武汉看病。这得益于省人社厅打造的“异地就医结算”系统。

  去年,全省30.5万对育龄群众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省17个市(州)全部实现异地就医系统联网工作。

  建成581个“绿色示范乡村”

  咸宁通山的横石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脚下,去年被列入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该村6组东坑湾村民李上前最大的感受是不久后能住进新的小洋楼。东坑湾共32户大都是盖在山区的土坯房,下雨漏水,不通路,生活困难。去年27户集体搬迁,配合附近的观音洞景区建设,盖上了3层的徽式洋楼。

  据了解,当地政府负责做地基,外墙粉刷,每家给予1.5万元的补贴。李上前和儿子拿出14万元的积蓄盖上这栋137平米的3层洋楼,“政府没这补贴我们也不会盖这房子,以后景区开放了,还可以设家庭旅馆”。

  通山县扶贫办主任柯振华介绍,扶贫搬迁、旅游规划、小额限贷是省扶贫的三大招牌。村民陈开顺此前一直在城里打零工,去年得知有相应的扶贫项目资金,和有技术经验的哥哥开了一家种养合作社,还带动其他社员入股。

  2014年,我省通过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创新机制,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300个村,发展种植业21.3万亩、养殖业41.3万羊单位,扶贫搬迁9556户。完成革命老区及插花贫困地区509个村的整村扶贫推进任务。全省首批10个林业生态示范县共建成581个“绿色示范乡村”。

  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

  在2013年首届湖北大学生创业大赛夺冠之后,李俊创办的武汉绿生霖植物墙工程有限公司得到了20万元资助。这个90后男孩儿的梦想,是把公司搬到东西湖区五环大道31号的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我要把公司做成植物墙产业的标杆。”李俊对记者说。

  李俊是我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2014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亿元,扶持创业4万人,带动就业15万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81.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7%;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41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02%,扶持创业5.0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5.3%,带动就业18.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4%。

  新改扩建寄宿学校500所

  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校长胡林阳,对学校饮水洗浴的变化颇多感触。2014年11月,洪湖市饮水洗浴工程建设完工,彻底解决了洪湖市30所中小学学生饮水和学生洗热水澡的问题,社会效益显著,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这也只是2014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在教育方面的一个缩影,去年全省共新招聘8003名新机制教师,在通过岗前培训后已全部到岗。按照“雪中送炭、因地制宜、定额补助、自愿申报”原则,全部完成新(改、扩)建5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其中,食堂项目开工566个,开工率113.2%,完成项目526个,完工率105.2%;饮水洗浴项目开工509个,开工率101.8%,完工项目509个,完工率101.8%。

  救助5405名贫困残疾儿童

  最近,黄石的罗晶两岁多还不会说话,父母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查出孩子发育迟缓。孩子在幼儿园也是状况不断,家长对此十分担忧。但是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无法承担特训机构的学习费用。一次偶然机会,他们了解到黄石书城路有个康复机构是政府兴办的,便办理了相关手续,让孩子成为了康复中心的一员。孩子在康复中心的学习发生了许多乐观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慢慢地用语言表达以前不能表达的东西,生活也渐渐变得能够自理。

  谭淑涵一岁多时因一氧化碳中毒引发为精神性耳聋,家里东拼西凑给孩子配置了助听器,但已经无法承担后期的康复费用。后来听说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有免费的康复和人工耳蜗项目,便去申请也顺利做了耳蜗,现在父母每天都带孩子过来进行免费的康复治疗和学习。

  2014年,省残联共为全省5405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其中训练聋儿668名,实施矫治手术187例,训练脑瘫儿2241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521名,训练孤独症儿童476名,为111名苯丙酮尿症儿童提供特质奶粉,为1201名残疾儿童提供辅助器具。

  省残联还为20万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2014年初,下拨15万人的任务及补助资金4500万元。新增5万人的任务及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已于第三季度下达各地。截至目前,20万人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全省335万村民喝上放心水

  在宜昌市夷陵区仓屋榜村村口,一栋两层带电子屏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十分打眼。33岁的村民姜振梅在此购买了一些日用品,拿出银行卡在前台取钱,“以前要去街里取钱,来回坐公交得两个小时。”服务社内有日化用品、农资、粮油等商品销售,设立了一站式缴费平台,村民足不出村便可缴纳水电费、购火车票机票,老人的社保金也可在此领取。店长陈玲告诉记者,她2006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供销社生意,这两年生意比以前好,“多亏了电脑里的供销裕农电子服务平台”。

  在枝江市徐家嘴村,一座新建的加压站矗立田头。郑金星一家去年9月份开始用上自来水,告别抽电机取井水的生活,“以前的水硝味重,停电就没水了。”47岁的郑金星说,现在自来水水压大,吃起来也放心。

  2014年初,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承诺全年再解决农村3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现在已解决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33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