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湖北多项指标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图)

发布时间:2015-12-25 06:58:19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雷闯、吴文娟)2011年,湖北经济总量首次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名列各省市区第十;2012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位列第九;2014年,湖北GDP增速9.7%,全国排名第七;2015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湖北经济总量达1.3万亿元,GDP增速8.7%,全国第六。

  “十二五”以来,作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湖北,逆势实现了精彩一跃。弯道超越,竞进冲刺,湖北发展动力何在?来自对内改革,来自对外开放。

  三次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湖北推出了近200项改革创新事项,涉及多个领域。“十二五”以来,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274项,走在全国前列。

  东湖高新区首创外资批准证书“四证联办”,办结时间比上海还少2个工作日;宜昌率先在全国试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改革,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到今年底,全省市场主体预计达410万户,比2010年增加222万户。

  湖北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构建向东、向西同时开放的新格局。

  汉新欧国际货运铁路恢复常态化运行一年多,发运量已居全国第二,成为亚欧大陆物流大通道之一;武汉新港“天天班”成为中西部货物通往全球的品牌航线。武汉天河机场开通直飞境外航线39条,今年1-9月,出入境航班12326架次,同比增长36.17%;出入境人数同比增长40.96%,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42万人次。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增境外世界500强6家,累计达到165家,居中部第一,比2010年新增了40家。今年前10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76亿美元,居中部第一;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90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1362.7亿元,同比增长14.5%。

 

    相关阅读

 

富强湖北 改革开放进前沿

 

  图为:繁忙的武汉阳逻港,年百万标准箱江海直达。

  图为: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数据(项)

  图为:市场主体数量(万户)

  “十二五”期间,湖北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向“中部支点”的奋斗目标更近一步。

  改革释放生产力 市场主体增加1.2倍

  如今,在襄阳高新区,想从一个自然人变身一个法人,最快半小时。这一切,得益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去年9月28日,襄阳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市直26个部门121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下放到襄阳高新区,一枚高新区行政审批专用章代替了市直26枚公章,审批时限大大压缩,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完事”。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简政、放权、让利,优化、提速、增效……“十二五”期间,我省勇闯改革深水区,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不断给企业松绑,推动政企分开,以体制机制创新的“胆气”接市场经济的“地气”。

  一简再简,坚决破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多部门削减行政权力事项走在全国前列,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为274项,成为行政审批最少、服务环境最优省份之一;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我省首晒省级权责清单,62个省级部门2610项行政权力和422项省级行政监管事项集中亮相,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一放再放,打破禁锢,自我革命激活一池春水。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出台住所暂行规定、实行先照后证,激发民间投资兴业活力,今年9月又在全国率先实施“三证合一”改革,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荆楚大地创业如潮。价格体制改革方兴未艾,政府定价项目大幅度削减,工业用盐、民办教育、火车票、药品等商品和服务价格,真正实现由市场说了算。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构建,推出全国区域股权市场首个“科技板”,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四板的金字塔格局已形成,企业纷纷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解放思想,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能源集团“水火相容”、三环集团“产业链并购”、宜化集团产业多元化、武汉光谷联交所“由1到9”……一批企业通过实施跨地区、跨领域的战略重组,实现裂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积极推进“营改增”改革,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降费政策和目录清单管理制度。

  “改革红利”得以充分释放,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荆楚大地充分涌流。到今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预计达410万户,是2010年末的2.2倍,位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开放拓展新空间 利用外资翻番

  11月8日,在第二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一家从事城建的法国企业高管赞叹:“每年来武汉感觉都不一样,武汉,越来越有国际范。”

  一年来,世界500强法国电力集团、法国德高传媒、法国凯奥雷斯集团等签约进驻中法生态城。本届论坛举办期间,又有16家知名企业完成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

  今年5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博会,吸引5000嘉宾出席,其中外商就占一半。开放的湖北,正在成为国内外资本抢滩的高地。

  “十二五”以来,湖北着力推动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水陆空网络通达全球,“湖北造”阔步迈向世界。

  武汉新港年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江海直达、泸汉台集装箱快班、至东盟四国试验航线,一系列新航线打通江海“大动脉”,湖北武汉正逐步成为中西部“出海口”。

  “汉新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和武汉新港组成的铁水联运模式,是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形成的一条环形快速物流路线,途经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以湖北为支点,配置国际国内资源。

  武汉开通国际和地区直飞航线39条,成为中部唯一“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适应全球化新趋势,加快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经济新体制。这5年,湖北新增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等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武汉阳逻港获批筹建我省粮食、水果和肉类进口指定口岸;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九省二市携手合作,家门口“遥控”通关更便捷。

  水陆空网络通达全球,国际大通道由此打开,产品、资本、企业纷至沓来。省商务厅介绍,5年间,一批世界500强或落子湖北,或扩大在鄂投资。截至9月底,已有165家境外500强在鄂投资,数量居中部第一;“十二五”期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幅超过16%,较“十一五”末期翻番。

  淡水小龙虾、天然蜂蜜、鲜鸡蛋、干香菇、活性酵母出口跃居全国第一。民企出口占比由2010年的26.7%提升到2014年的49.8%,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中坚力量。

  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湖北拓展发展新空间。

  “走进美洲”“走进非洲”“海上丝绸之路”……省贸促会组织一系列海外经贸洽谈活动,省内企业每次都是踊跃报名。

  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湖北迎来新机遇。

  央企 民企 楚商

  各路资本抢抓湖北机遇

  2011年至2015年,国际铜价从6万元/吨下跌到3.8万元/吨,而大冶有色的营收从326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成为行业翘楚。

  逆势上扬,归功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的投资。2011年,中国有色向大冶有色注资33.63亿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2015年,中国有色再次增资20亿元,成为大冶有色控股股东。

  “‘十二五’期间,公司总投入达100亿元,有一半来自中国有色。”大冶有色相关人士表示,央企的到来,不仅为公司带来资本,还有技术、管理和资源平台,为公司“十三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今年,三峡集团以定增方式控股了湖北最大的能源企业——湖北能源。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引进央企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壮大省属国企。

  今年9月,在湖北与央企合作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座谈会上,80多家央企带来了6491亿元大单,再度掀起了央企布局湖北的历史高潮。

  “这次是央企来的数量最多、重量级企业最多的一次!”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评价。据统计,2011年以来,78家央企在鄂投资45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逾万亿元。

  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第九届中博会,中部六省在汉签约项目投资额达8800多亿元,“六兄弟”携手促中部崛起。

  11月11日,第二届楚商大会迎来了千名楚商精英,共叙乡情之余,他们掀起“楚商回归”潮流,数千亿资金投向家乡,参与我省新能源、互联网、基础设施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正如楚商联合会会长陈东升所说,多重机遇叠加,湖北正迎来“黄金十年”。

  记者手记

  引擎有力 驾驭有方

  今天的湖北,中气十足,机遇叠加,“不东不西”的怨艾已然杳如黄鹤。

  “十二五”期间,湖北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湖北速度”更是跃居全国第六。发展提速,弯道超越,效速兼取,湖北发展动力何在?

  改革释放生产力,开放拓展新空间。改革与开放,“双引擎”驱动湖北乘风破浪。

  发展固然需要战略机遇,但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回眸“十二五”之初,当省委、省政府倡导“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时,许多人不解;当“中三角”的概念提出时,有人质疑;当招商工作重心转向央企的时候,也有人不认同。如今看来,这些“务虚”都转化为真金白银。

  政府服务不能说“不”,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实体经济是发展基石,崇尚成功、宽容失败,创新进取、无中生有,科学发展要一步到位……这些“湖北调”,凝铸出新的发展文化,向心力、创造力、竞争力、吸引力、聚合力等充分释放、展现,为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打牢了“底盘”。

  确立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以构建“中部支点”为目标,站在国家全局谋湖北发展。运筹帷幄,促动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格局,战略眼光,为湖北奠定胜局。

  勇闯改革深水区,行政审批一简再简,企业税费一减再减。多项改革创新,让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竞相转化为生产力。长期困挠湖北发展的民企“短腿”局面改观。

  5年来,湖北着力变内陆腹地为开放前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东西双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走进美洲”“走进非洲”“海上丝绸之路行”,鄂企在海外劲吹商贸投资“湖北风”。

  挽央企,携民企,聚楚商,各路资本汇聚荆楚大地,投资额井喷。78家央企5年在鄂投资总额逾万亿元;第九届中博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达8800多亿元;第二届楚商大会,数千亿资金回流家乡。

  “路况”好,“底盘”扎实,“引擎”有力。驾驭者眼光远大,技艺高超。湖北,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专家访谈

  不是前沿的前沿 不是特区的特区

  ——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

  过去5年,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机遇在湖北叠加,湖北抢抓新机遇,重塑新优势,迈向内陆开放新高地。

  肖金成说,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明显;湖北敞开怀抱,加速开放,许多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上,湖北可谓不是前沿的前沿,不是特区的特区。这5年,湖北的水路、公路、铁路、民航齐头并进,打开了世界大通道;职能部门纷纷简政放权,营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

  他表示,我国正面临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格局,湖北作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和长江中游经济带对外开放的门户,充分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与扩大对外投资,打开新天地。

  有开放的心态,夯实开放的基础,开放型经济成绩亮眼。产品、资金、资本、人才纷至沓来,世界500强企业纷纷看好湖北,在湖北投资兴业;引进来,更不忘走出去,湖北制造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谋局布点。

  对内,汉江生态经济带上升到省级战略,武汉1+8城市圈合力推进,都在以海纳百川之势奔向开放。

  乘势而为、乘势而上,“十三五”,湖北开放格局有望再上新台阶,值得期待。

  文字:杨礼兵 吴文娟 雷闯

  图片:记者李溪 楚天云图航拍中心 赵融 任天祎

  制图: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