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湖北举行各界青年代表“五四”座谈会 李鸿忠与大家畅谈理想信仰 王晓东等参加

发布时间:2016-05-04 06:49:31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黄俊华、谢慧敏)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昨日下午,我省在武汉大学举行“我们的信仰”——湖北各界青年代表“五四”座谈会。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座谈会,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与诚挚问候,结合自己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与大家面对面分享人生感悟,畅谈理想信仰。

  省领导王晓东、傅德辉、梁惠玲,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李晓红一同座谈。全省各界青年代表杜莉、李柱石、邱安琪、王硕威、王潇、赵芸逸,围绕信仰主题,结合各自学习和工作实际先后作了发言;陈曾、陶力、夏依旦·吐尔逊买买提等,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李鸿忠认真倾听,逐一点评,并与大家互动交流。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

  李鸿忠在交流中说,“五四”青年节前夕,我们与全省各界杰出优秀青年代表,一起以“我们的信仰”为主题座谈,非常有意义、非常受感染,同时也为我们党有这么多优秀团员青年和后备军,感到欣慰和高兴。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对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定位导航的航标灯塔,是支撑我们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根本动力。信仰是纯洁无私的,必须毫无私心杂念。信仰意味着牺牲奉献,能够让人坦然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信仰是远大的,从不虚幻;信仰是崇高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当前,我们正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幸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必须用理想信仰照亮人生之路,才能把准方向、行稳致远。

  李鸿忠还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学习感悟和工作实践,从“真理之信、亲历之信、历史之信、比较之信、人民之信、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六个方面,与大家畅谈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必然性和正确性。他说,任何信仰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清晰的历史脉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枝繁叶茂?就因为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制度优势。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需要夯实支撑我们为之奋斗的信仰动力之源。

  全省广大青年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国家的振兴崛起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定信仰跟党走,坚定“三个自信”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既仰望星空,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展示青春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梁惠玲主持座谈会,要求全省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领会李鸿忠同志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修身立志、明辨知耻,培养高尚品德,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续奋斗。笃行务实、知行合一,既要有搏击长空的鸿鹄之志,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和担当,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为湖北振兴发展和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全省各级团组织要认真组织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现报国之愿,团结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信仰照亮人生路 砥砺青春展作为

  ——“我们的信仰”五四座谈会发言采撷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贺茂林

图为:杜莉

  教育的信仰:先“明道”后“优术”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杜莉

  朱自清先生所作《教育的信仰》一文提到“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初读此文,我懵懂而难解“信仰”二字所指,真正让我得解其中真意的是我的父亲。

  父亲是武汉大学数学学院一名退休老教师,在大学讲台上一站就是近40个春秋。学生们说他把数学上成了一门艺术。每个学期期末考试阅卷结束后,父亲都会在每一份试卷上给学生写评语,先用红笔手写在试卷上,然后要我帮他一份一份地输入电脑,打印出来,裁成小条,交给教学秘书代为分发给每一位学生,他自己把这美其名曰“试卷诊断书”。我常常因为敲打近百份学生的“试卷诊断书”而心生厌烦。“长大后我就成了他”。有一次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课程论文的作业,收上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从网上下载了资料,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于是,我用红笔对学生的论文做了非常仔细的批改。当作业发给学生之后,我收到了一位同学的来信:“看了您的批改,我感到很羞愧,我能不能重新做?”就在那一刻,我恍然领悟了父亲的深意。

  关于教育的目的,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有精辟的论述:“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我想,那一批学生应该早已把当年批红的知识点还给了我的父亲,但是我也坚信“认真、严谨与敬业”的精神早已内化为学生们“剩下的东西”。

  前几日,和父亲聊起自己与青年老师做了一个有关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交流,老先生举重若轻地抛出一句:“你们要先敬业,再精业。”我才恍然领悟到原来我醉心设计、精心打磨的教学技术只是一种“术”。我们应该先“明道”后“优术”,先敬业后精业。

  大学之道到底在哪里?一位哲学家打过这样的比喻:“假如有一根圆木,你坐在一端,霍普金斯坐在另一端,这就是大学了。”这句至理名言既深刻地揭示了大学教师在大学和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也直指教育的实质,即人与人之间的生动交往。

  这既是教育的本意,也是我,一名大学教师的信仰与追求。

图为:邱安琪

  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魅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本科生 邱安琪

  两年前,怀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我来到武汉大学,选择了在大多数人看来很冷门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身边的人都很不理解。我也疑惑我也思考。现在似乎是个奢谈崇高理想和伟大信仰的时代,我到底该何去何从?导师告诉我:“你要自己多读点书,你只有了解了才有权利批判,盲目地背弃只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只能收获遗憾。”

  就这样,我在这个被人文情怀浸濡的学校里认真地学习,我追溯德国古典哲学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学着体会并利用康德的哲学告诉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你们应当拥有自己的信仰,否则你们只是被利用的工具,永远成不了自己的目的,永远无法拥有主人的道德。”我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明白了原来我们都身处在异化之中,我们需要打破的是全世界的锁链,我们背负的使命是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有一个曾主张“马克思主义无用”的同学向我诉苦:“我觉得人真的很不自由,我喜欢文学,但我却不得不考虑着太多的现实因素,才无可奈何选择了工科。”我告诉他这就是人的劳动异化的一种体现,经过一番探讨后,他深深折服于马克思主义强大的人学理论。

  寒暑假的时候,我和我们专业的同学一起走访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工人群体,了解到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生活状况,我深深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依然被这个时代所需要,信仰的力量始终能转换成强大的现实推动力。

  在追寻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精髓与内涵的道路上,再多的疑惑都会迎刃而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者面前只能是卑微的,就如你登一座山峰到达山顶,已拥有达观的心态和不同的视角。

  愿年轻的我们,能有宏图大志,在无用之用中批判和审视过去的我们,心怀坚定的信仰,走向属于我们的明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2001-201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为 湖北日报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采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