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万钧,铁腕守护大江
眼下,宜昌江边,一场破解“化工围江”的雷霆之战正火热展开。
3年里,沿江1公里内134家化工企业,将全部关停或搬离。
这是一次真刀真枪的“生态革命”!
沿江化工企业中,有全国排名居前的磷化工企业、上市公司、利税大户。一旦这些企业经营出现大起大落,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这是一场“刀刀见血”的雷霆之战!
长期以来,化工产业贡献了分量极重的财税收入,解决了大量就业。斩断对化工产业的思想依赖、情感依赖和发展依赖,谈何容易?“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不是没有压力,但为了还一江清水,这个‘腕’必须断!”宜昌市委、市政府坚定表态。
宜昌的雷霆万钧,只是荆楚大地上“六大专项整治”“九大行动”的一个缩影。“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竞争力,必须穿‘新鞋’,走‘绿道’,坚定实施大保护大整治大修复。”省委、省政府果敢决策,展开雷霆行动。
六大专项整治,向“共抓大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化工污染、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岸线保护“亮剑”。
九大行动,推动森林生态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业污染防治和产业园区绿色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污染治理、江河湖库水质提升、重金属及磷污染治理、水上污染综合治理。
曾经,长江岸边码头林立、砂堆如山、垃圾遍地,满目疮痍。2016年初,重庆座谈会后,一场声震全国的湖北行动即在长江边打响:整治长江岸线非法码头!一年里,长江干线367座非法码头被坚决取缔,一批码头规范提升,腾退岸线143公里。又一年,完成整治的码头全部复绿,面积达565万平方米,岸绿水净的景色重现长江。
少了“辣眼睛”的黑码头,多了“高颜值”的景观带。今年刚建成开放的武汉青山江滩,7.5公里长堤已建成绿坡;武汉硚口区高标准实施污染场地土地修复工程,“城市锈带”成为“生态新区”。
一回回约谈,一张张罚单,一次次行动,荆楚大地展现出决胜治污之战的信心和决心,彰显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庄重与威严。
以“雷霆之力”护卫绿水青山,省委、省政府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共有221名负责人被严肃问责,其中包括厅级干部26人、处级干部113人。
雷霆万钧中,人们欣喜地看到,污染在逐步消除,生态在不断修复。
岸边,渐次回复万鸟归巢的壮美。全省实施森林生态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9大治本工程。拆除围栏、围网和网箱养殖127.54万亩;新增2个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全面禁捕。大梁子湖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投资近200亿元,破解区域水患,还将重现大湖风光、梦里水乡。
江中,再现了多年难见的江豚戏水。4月23日上午,在宜昌至喜长江大桥下的江段,数头江豚在江中嬉戏,它们时而跃出水面展示迷人的“微笑”,时而甩尾潜入水中留下一串水泡,摄影师拍下的生动照片刷爆朋友圈。
这,成为湖北以最大力度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例证。
山清水秀,城在变美——
武汉,国家级长江新区,将长江水体的水质提升作为核心目标。文化长廊、艺术空间、活力秀场、城市阳台、环江绿道,一幅滨江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市场之手,吹拂绿色新风——
围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我省初步建立总投资1.14万亿元的项目库,助力长江大保护。
湖北“碳市”交易量、交易额全国第一,现代“卖碳翁”以市场手段减排增效。
试点示范,探索绿色新路——
武汉青山区,试点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全省探路。十堰、宜昌、黄石、荆州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荆门、潜江、枝江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神农架纳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流域共治,撑起绿色“保护伞”——
面对穿城而过的清江水,宜昌、恩施健全流域生态环保责任机制,创新出“跨县市水质交接”制度,让每个河段的环保接力棒都能接得好、跑得快。宜昌创立“环保+公安”模式,组建公安环保警察支队,批捕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犯罪案件25件31人。
(作者: 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