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他,群众都坚起大拇哥:这人实在。大家说,他为人“实在”,从1975年10月当选为村支部书记至今,三十年来从未跟组织讲价钱;做事“实在”,硬是把偏僻落后的贫困村,一步步建成远近知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作风“实在”,从不贪图集体的一分一厘。
他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支部书记、主任魏登殿。
石磨“磨”出自来水
坎子山村位于鄂西北边陲的湖北大梁山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吃水是当地的“第一难”。五组一村民往返5公里取水回家时不慎摔倒,水桶摔得粉碎,一气之下,竟用麻绳寻起了短见。
看到这些,魏登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村民的吃水难题。1997年,魏登殿开始带领村民建水窖。由于天旱缺电,碎石机不能运转,没有细砂石,无法拌砂浆,他想出了"土办法"--用农村常用的石磨,把粗砂石磨成细砂石。就这样,魏登殿带领村民白天黑夜连轴转,当年建起了70口水窖,缓解了村民用水难题。"跟过年还要热闹……"说起通水那天,魏登殿记忆犹新,“所有的苦累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成就感。”
十几年来,人畜饮水一直是魏登殿手中的“一号工程”。 “魏书记把我们从挑水中解放出来了……”在灶台边洗菜的马大姐高兴的说。目前,全村建起水窖111口,铺设管网6700多米,全村户户吃上洁净的自来水。
四个火烧馍
夜幕中,山村的灯光和天上星星交相辉映,回民新村一排排大红灯笼,把这个大山上的山村映衬得分外美丽。乡党委副书记洪述成说:“坎子山村是全县最边远、海拔最高的村,也是全乡通电最早的村。”
“这与四个火烧馍有很大关系。”村副书记代俊水接过话荐。原来,在争取农电项目时,需要在市里呆三天,为了节省开支,魏登殿做了四个火烧馍,作为干粮。直到通电,他也没报销过一分钱就餐费。
魏登殿的节俭在乡里是出名的,无论是到县里还是到市里,他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火烧馍、苞谷花儿、方便面经常是他的干粮。他说:“节约一分,就多一分钱用在建设上。”
节俭兴业。近年来,坎子山村多方筹集资金800多万元,修通村组路28.1公里,组组通了公路;建成回民一条街,20户农户从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楼";兴建清真寺,保障了鄂陕边界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仰;新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一批项目落地生根,让坎子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指甲板栗色
魏登殿的双手皮肤龟裂,生了一层厚厚的茧,指甲全是酱紫色。一位到坎子山村收购农特产品的客商开玩笑:你这指甲到底是核桃色,还是板栗色?魏登殿沉默不语。时任乡长的哈荣霞说:"不论是核桃色还是板栗色,折射出的是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作为高山村的坎子山,如何靠山吃山?魏登殿在村民大会上道出了路径:养殖牛羊、种植核桃板栗、发展高山蔬菜。为了鼓励村民发展产业,他走家串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想方设法为产业户提供经济补贴。在他的推动下,实现了“人平1头牛、5只羊”的目标,坎子山被评为“全县畜牧专业村”; 林特产业每年为每户增收千元以上;“坎子山”牌高山蔬菜进入北京大市场。
许多曾被救济的“高山佬”成了富裕户,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而魏登殿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妻子又常年患病,至今仍住在土坯房里。很多次,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借着月光干农活。
看到日夜操劳的父亲,儿子多次以带孩子为由,让他到武汉休养,魏登殿再三拒绝,他说:"我放不下坎子山村,在坎子山,我的心是踏实的。"
作者:中共郧西县委组织部 邹景
(作者: 编辑:程曦)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