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早晨,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架设的武穴百米港钢铁浮桥通车。(云图航拍陈勇、赵融摄)
荆楚网消息(记者王淳、陈勇、赵融)“突突突”,7月9日下午3时,武穴百米港,两辆东风勇士率多台东风军车迅速通过钢铁浮桥,向黄冈市疾驰而去。两旁群众驻足凝视,人群中响起赞叹声:“太帅了!”
4日,武穴市武山湖水位暴涨,多处堤坝发生险情,武穴市百米港一桥、二桥桥面以上水深达1.5米。作为204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武穴市区20万人的出城要道,两座桥淹水造成市区交通几近瘫痪。
武穴市百米港一桥、二桥被洪水淹没,交通中断。(云图航拍陈勇、赵融摄)
灾情就是命令。8日上午10时50分,正在黄冈野外驻训点训练的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出动240名官兵,携带刚从长江上收起的第三代重型舟桥装备,长途机动130多公里,于下午2时赶至百米港地区。
装载这些新型舟桥装备的超重超宽运输车,足有80辆,每辆车长度7米多,在高速公路上以80公里的时速飞奔,延绵近8公里,场面何其壮观!
一早就出发的先遣组早已探明情况:架桥选址处紧挨被水淹没的桥梁,上游有电缆,下游有高压线,水下有通讯光缆;河两岸杂树、杂草丛生;两岸作业面狭窄,装载车难以转身。
参谋长郭斌抵达现场后,立即指挥官兵,跳入1米多深的河水,锯断树木,清除杂草,平整岸边路面。2个小时后,现场清理完毕,装载车登场,卸下浮游桥脚和桥面。3个单元的舟桥,每个单元5个桥节,在河面上旋转、连接、固定。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可不轻松:这些部件一个最轻的5吨,最重的9吨,为了不破坏现有电力、通讯设施,作为“桥墩”的浮游桥脚没有抛下首、尾锚,而采用牵钢绳在岸上埋锚固定。
浮架方便当地群众通行。(云图航拍陈勇、赵融摄)
8日晚9时,一座宽6米、长110米的全钢浮桥架设成功,晚9时30分试通车,9日早上6时正式通车。周围村民欢声雷动,在官兵的指挥下,货车、轿车、摩托车有序通过,村民来往自如。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小河里架设浮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和经验积累。”郭斌说。
参加过1998年抗洪的郭斌,对部队装备的更新升级深有感触。“以前用的老式舟桥装备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前苏联进口的,基本上靠肩扛手抬。”2010年,全国产的第三代重型舟桥装备配发他们部队,全液压自动装卸,大大降低了人力消耗,效率也大幅提升,“现在在千米宽的长江上架通浮桥,最快只需要30分钟”。
第三代重型舟桥采用液压装卸
装备先进了,可官兵的训练丝毫没有因此松懈。“我们的官兵每天训练累计要负重12吨,夜间也要训练2至3小时,每天吃5顿。”郭斌说,“只有平时训练到位,战时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各种先进的机械化装备和高精设备的大量运用,成为救灾“硬实力”,极大地提升了防汛救灾的决策水平和效率。武警交通第六支队仅用3天时间,就在被洪水冲毁的举水河叶家湾大桥上,架设了全长70米的两座装配式公路钢桥,2台最大起重55吨的中联重科巨型吊车、2台三一重工360挖掘机和用于侦察灾情的无人机大显身手。三大队七中队中队长朱永宏介绍,“装配式公路钢桥以前只在野战部队装备。”
而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络和机械化、摩托化的兵力运输,以及军地融合的信息共享体系,各支部队能够迅速抵达抗洪抢险现场开展工作,这也彰显着当今中国的综合国力。
武警交通六支队士兵操作无人机侦察灾情
武警交通第六支队在被洪水冲垮的叶家湾大桥断桥上架设钢桥
(作者: 编辑:陈博雷)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