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建设生态长江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生态长江理念思考之二:“制度网”,让呵护之心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16-03-29 07:27:08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图为:爱水护水,人江和谐。图为3月19日,武汉汉口江滩放飞风筝的人们。(记者张朋 摄)

图为:推进重点湖泊湿地自然修复,洪湖中的这些围网今年底前将全部拆除。(记者胡汉昌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廖志慧

湖北,因绿而美,因水而美。

一泓清水,几弯小河,都曾是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

然而,超标排放、污染入河……发展中的环境破坏,刺痛着人们的心,自然生态的“绿色红利”告急。

治水,等不起、慢不得;绿色发展,呼唤制度保驾护航。

荆楚大地上,重典治水启幕。

全省上下,架起一张“制度网”,立起系列“硬约束”,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路上,用狠劲、出实招。

立法立规,让“存乎于心”的理念落地生根

3月18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几个硬指标引起极大关注。

《纲要》提出了25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13个约束性指标中,10个为资源环境类指标。

根据《纲要》,到202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要减少15%,氮氧化物要减少15%。

指标“硬约束”,彰显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湖北,千湖之省,占据长江三分之一干线,保护长江责任重大。

这份责任,在于认识之深刻,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这份责任,更在于行动之果敢,让“存乎于心”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厉的约束,荆楚上下全力探索生态保护和建设。

在大冶市殷祖镇南昌村,村民老董指着门口的菜地欣慰地说:“今年终于能种菜吃了。”

过去,采矿场无序开采,矿砂冲进水库,造成水库砂石沉积,农民无水灌溉,不少田地荒芜。2014年4月,大冶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林业局等部门前往调查处理,无证采矿场被责令停产。

今年的全省两会上,《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高票通过,成为我国首个地方性土壤污染防治法规。

老董高兴地说,有了法律的保护,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非法矿场复工害人了。

“给土壤污染制定法规,湖北走在全国前列。”3月25日,国家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给我省党政干部上了“绿色大学”第一课。他评价,这部法规不仅体现了“防控治”三位一体的思路,也体现了土壤治理的分类施策。

治乱须用重典。

从2012年的《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到2014年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从2015年《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到2016年《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湖北构筑保护生态的硬防线,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最严水法,铁腕治污。坚持从严处罚;取上限处罚、“按日处罚”。

——湖泊保护,不留余地。禁止在湖泊控制区内从事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的项目建设;已经被围垦或者筑坝拦汊的,应按照湖泊保护规划,逐步退田(圩)还湖。一系列禁止性规定,不留口子。武汉市沙湖3000亩湖面“失”而复“得”,摘荷花、捕虾蟹、戏清水,儿时的记忆重回现实。

——秸秆禁烧,决战空气质量。明确各级政府是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落实主体责任。

铁的条例,让保护理念从思想环节走向生动实践。

三条线,立下环境保护“军令状”

对每一个湖北人来说,脚下的土地,在2016年开始将变得不一样。

在全省范围内,一条摸不着的红线正在生长,它的名字叫做“生态保护红线”。

红线是保护线,红线更是高压线,它将决定未来湖北的“山水城”生态格局。

早在2013年3月,我省就被环保部列为全国首批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肩负先行先试的重任。

2014年10月,我省明确了八种生态红线区域类型,形成了《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完成《湖北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送审稿)。

尽管该规划还未正式批复,但“生态红线”的烙印,早已深深刻在荆楚大地上。

在宜昌市环保局每个办公室,墙上都悬挂着一张有红、蓝、黄线条组成的宜昌市地图。

这是该市2015年出台的《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年)》,划定生态功能、环境质量、资源利用“三条红线”。该市将全市48.83%的国土划定为生态功能红线区,将29.99%的国土划定为水环境质量红线区,将16.65%的国土划定为大气环境质量红线区,实施生态环境分级管控。

配合正在研发的软件,今后,新开办企业选址是否合适,是否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只需轻点鼠标就可轻松查询。

在全省,资源消耗的“上线”在确立——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湖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取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严格审批,长江日取水5万方须由省级许可。全省省、市、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基本建立。

在全省,环境质量的“底线”也在确立——

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铁腕守住底线。2015年,全省依法对环境违法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23家,实施限产停产51家,实施查封、扣押149家。

严守三条线,湖北立下“军令状”,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挥棒,确保在生态保护上取得更大实效。

挥动绿色指挥棒,追求绿色GDP

“开奔驰、住别墅,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了清洁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那叫什么幸福生活?”

一个普通公民的困惑,反映现实的困境。

经济增长能否和生态环境,走双赢之路?

改变观念,重在改变指挥棒。

2014年,我省全面改革县域经济考核办法,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总量、人均、结构、绿色发展、速度、后劲、社会等七大类36项指标。

新的考核办法以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将全省纳入考核的80个县市区分为三类。在考核指标体系上更加强调“绿色发展”的比重,设置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指数、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等5项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

大冶市将过去经济发展“一股独大”的考核标准变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四分天下”,将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的指标权重,由过去的30%提高到50%以上,有的乡镇达到60%以上,引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

在绿色考核的指挥棒下,大冶市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新路,连续4年上榜全国百强县。

绿色指挥棒“实”起来了——

2015年春节刚过,我省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试行)》,把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干部考核、提拔任用挂起钩来,对各市州的“绿色”考核细化到森林覆盖率、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PM10和PM2.5浓度下降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指标。

神农架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地区,通过核算第一次以数字展现了神农架绿色生态的巨大价值,2014年绿色GDP高达236亿元。

绿色指挥棒更“硬”起来了——

有奖有罚,绿色考核不手软。为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6年1月,省监察厅首次召开全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典型问题集体约谈会,对武汉、黄石、荆州、孝感、咸宁、随州、仙桃、潜江等政府分管领导进行工作约谈,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环保不达标,领导干部将“一票否决”。省环保厅透露,今年,我省将完善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不同区域流域主体功能定位,完善大气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环保指标及环保“一票否决”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绿色指挥棒”作用。

“希望今年底能够在湖北完成绿色GDP评估考核办法。”今年全省两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提出提案,在我省率先开展绿色GDP评估。

如何评估?欧阳康介绍,干部在任前、任中甚至离任时,都要进行严格的生态审计与评估,把干部政绩与绿色GDP绩效评估问题联系起来。对全省各地的绿色GDP情况进行排名,用数据说话,各级政府必须将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今年,随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逐步建立,湖北绿色发展将底气更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