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家讲之十: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_荆楚网
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专家讲之十: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

发布时间:2018-05-24 09:38:39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讲习嘉宾

彭玮 湖北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提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

“五个振兴”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再次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如何理解乡村振兴这个“总抓手”,为什么要突出抓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个方面?

彭玮: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是体现在“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全新战略部署。二是体现在“两全”,即谋全局,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也不单纯是新农村建设,而是新时代乡村的全面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目标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三是体现在“管长远”。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战略,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作了部署。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五个振兴”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决定了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只抓其中一二项,必然事倍功半,必须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其中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根本、组织振兴是保障。在产业振兴方面,要加快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水平。在人才振兴方面,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文化振兴方面,要因地制宜,保护、挖掘、发扬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在生态振兴方面,要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让百姓收获更多“生态福利”。在组织振兴方面,要切实抓好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各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凝聚力。

构建“三个体系”是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

记者:具体到产业振兴,为什么要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彭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旨在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一是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要充分、科学、合理、最大化地利用好各类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价值链的增值,使其产生最优的效率。湖北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最大淡水产品生产基地。湖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动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级化的需求。坚定不移地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全面提高湖北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旨在强调以创新驱动发展。其重点在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的成功转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6%、农业全程机械化率约为65%。近几年,我省农业增产增效中,科技贡献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目前已超过56%。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率达到68%。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让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实现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和运行中。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旨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经营方式和新型服务体系。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要强调的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但要遵循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也要尊重小农户发展生产的现实需要,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激发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

记者:在紧邻三峡大坝的许家冲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等不来、也送不来”有怎样的现实针对性?怎么才能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内在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彭玮: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现在,“干部着急群众不急”“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等现象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依然存在,乡村振兴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包办代替,必须补足自信自强的“精神之钙”,将乡村振兴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内在活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氛围。积极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的丰富实践,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与联合,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化发展,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引导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农民广泛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各级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成效及可持续性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加强农民培训。支持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综合利用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培训认定、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着力培养技能服务型职业农民。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破解

记者:湖北是农业大省,推进“五个振兴”,当前有哪些突出的瓶颈需要破解?

彭玮: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湖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破解。一是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供给主要以“大路货”为主,优质稻、精品果菜茶、名特优畜产品、水产品的比重较低,全国知名品牌数量较少。二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优。基层农业公益性服务供给不足,技术人员出现断档现象。缺乏现代农业急需的加工、储藏、物流、营销、保险等产后服务,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不快,科教大省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农科教企结合不够紧密。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服务仍需加强,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等环节融合不深。四是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趋缓。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压力仍然较大。五是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农村环境改善不够,农村化肥、农药等过量施用仍十分突出。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