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家讲之十一: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_荆楚网
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家讲之十一: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8-13 10:40:27来源:湖北日报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讲习嘉宾

向运华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政策与民生问题、危机管理与保险等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指向大卫生、大健康观

记者:健康,是每个国民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国家整体战略层面统筹谋划,提出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现在,我们已经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全方位”“全周期”的目标对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向运华: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当前健康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九大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本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也将极大地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催生健康服务新业态、培育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释放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增长、扩大就业。“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指的是覆盖每个人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涵盖预防、急病、慢病、康复、养老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生态环境保护、体育健身、职业安全、意外伤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对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毫不动摇地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

记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下大力气啃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些“硬骨头”,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医改,举世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方向出发,这些长期以来的痼疾应该怎样疗治?

向运华:医药卫生体制存在一些痼疾如“以药养医”等,关键在于“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断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切断药品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鼓励构建医疗联合体,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也是一剂改革良方。目前,全国94.7%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有了自己的医联体,“百姓追着服务跑”变为“服务围着百姓转”,医院的定位也在从“管治病”往“管健康”转变。

同时要完善国家药物政策。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坚持分类管理,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推进医保按病种付费。

基层是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

记者: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久努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时,面临着慢性病负担、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等问题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应提供怎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向运华: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基层是解决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应以强基层为重点,将更多人才技术、财力物力、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着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其中,基层卫生机构“接得住”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基础,可以选择的突破口是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签约服务内涵,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突出中西医结合,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增强群众主动签约的意愿,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的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机制,调动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分担;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提高签约服务水平和覆盖面,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

记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现实生活中,怎样践行“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

向运华:人们以往对健康的理解是以“治病”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从“能看病”发展到“看好病”“不得病”。“上工治未病”,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保护一个人的健康如此,推进国民健康体系建设更需要这样宏阔的视野。“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是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既要治病也要“治未病”,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政府和社会要通过做好健康的保障、管理和服务,帮助百姓从透支健康、治疗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呵护健康、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当然,全社会的健康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公民才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看到,从城市到农村,广场舞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跑步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说明健康意识正在广泛觉醒。“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我们要认识到,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国民的“健康素养”,这是建设健康中国最深厚的动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