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协委员畅言“复兴大武汉离不开优秀年轻人”
留下大学生就是留下大武汉的未来
“年轻人代表未来,复兴大武汉离不开优秀年轻人的加入。留住更多大学生,将提高年轻人人口占比,城市会更有活力和竞争力。”昨日,在市政协提案咨询现场,多位从事互联网企业的政协委员热议,武汉向大学生发出邀约,提出力争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这是面向未来、高瞻远瞩的做法,显示武汉拼搏赶超的决心和冲劲。
年轻之城才是“活力之城”
“某种程度上,武汉和深圳非常像,年轻人多。但武汉是吸引年轻人读书,深圳是吸引年轻人工作。很多在武汉毕业的优秀大学生,都去了深圳。”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电子董事长付诚表示,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武汉应该对标深圳,做好大学生引才工作,特别是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要给他们提供适宜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条件,“留下来,过得好,才能卯足精力拼搏、奋斗”。
留住优秀年轻人才,就是留住武汉的发展未来,这并不是一句空言。市政协委员、卷皮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里峰说,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相当于每年要留下20万左右毕业生,这并不容易实现,但非常必要,“这显示武汉拼搏赶超的决心和冲劲,应届毕业生大多就是20多岁,从现在开始重视他们、珍视他们,经过5年发展,他们就到了最年富力强的年龄,正是复兴大武汉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多年前,夏里峰从华中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就去了深圳入职华为。他说,年轻人尤其是优秀的年轻人,一定是不够安分的,一定会向着高目标、高标准奋斗,他们是一个城市的活力之源。
大学毕业生对薪酬最为敏感
“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争夺,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市政协委员、盛天网络董事长兼CEO赖春临表示,思考留住大学生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全球人才竞争的高度来看,“这种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赖春临说,都知道武汉的科教资源丰富,好苗子多,很多外企、央企、国内著名民企、BAT企业,都是早早地就开始通过校招“抢人”“掐尖”,给出的薪酬非常高。“比如深圳腾讯给研究生的月薪一般可达1万,北京完美世界更开出1.3万月薪。”赖春临说,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职场,薪酬是其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所以高薪足以吸引优秀人才。
市政协委员、斗鱼直播创始人兼CEO张文明也认可这一点。“优秀年轻人极具潜力,就是代表未来”,他表示,BAT企业对于非常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开出20万元的年薪,确保把最优秀的年轻人纳入麾下,甚至和老员工的薪酬呈“倒挂”之势。去年,斗鱼也通过匹敌BAT的薪酬和发展空间,吸纳了100多位武大、华中科大毕业的优秀人才,“企业要力争上游,必须配备最优质的人才”。
降低住宿成本是年轻人的刚需
“从目前薪酬的绝对值来说,武汉可能难以和北上广深等城市比拼,但武汉留人,应该强调比较优势。”赖春临认为,如果武汉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高的发展空间,在武汉生活的幸福感更强,也会影响很多优秀毕业生的选择。
不过,她也强调,最顶尖的人才一定是更关注成长性的,武汉要充分展示前景、潜力,并有切实的措施,让大学毕业生了解并相信,和武汉共同发展一定是最好选择。
“把大学生留下来,更要关心他们能否活得好。”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说,深圳70%-80%的企业都有公寓提供给员工,大学毕业生的居住成本大大降低,让他们在入职的最初3年,可以免除很多后顾之忧,“不用考虑买房、租房,充分发挥创造力”。但这样的企业,在武汉却并不多,“年轻员工的精力和金钱,都耗费在长途通勤和长期租房中”。
付诚认为,越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越要重视员工的生活配套,依迅就通过公司租房的方式,来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但光谷发展太快,相应供给不足,别说买房,连租房都不容易、不便宜”。他建议,武汉应该在发展产业园区的同时,做好青年公寓配套。
政府管环境 企业管留人
“5年留住百万大学生,靠什么?一定不可能是靠政府直接留,载体一定是产业、是企业,而且是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张文明说,城市要留住人才,必须依靠产业和企业发展,政府和企业共同作为。政府要针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很好的户籍政策和生活条件,但就业岗位、薪酬,都需要好的企业来提供。
“武汉已经有很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也要重视夯实人才基层。”付诚认为,应该给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把大学生留下来,比如公积金补贴、社保支持等,让企业减轻负担,有能力和心力把大学生培养出来。
“很多民营企业不愿意招应届大学生,因为培养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付诚说,与其投入重金挖回外地人才,不如加大投入让本地企业培养本地人才,成本反而更低。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让大学生有“获得感”
城市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角逐,必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本。而高校毕业生是可以补充这一资源的新鲜血液。当代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几乎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都希望拥有大学,没有大学的城市急于创建大学,有大学的城市则要建更多、更好的大学。武汉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有全球最多的大学生数量,拥有得天独厚的科教资源,留下百万大学生,就是留下了大武汉的未来。
一个城市人才越多,其未来发展潜力也越大。“名牌大学+名牌城市”,是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优质生源的理想追求。教育和人才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武汉能否最终名副其实地实现复兴大武汉的目标。
大学和人才之于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作用,早已为各方当政者所洞悉。且不用说大学的思想生产、知识传播、成果转化对一个城市内生的发展作用和外在的辐射作用,仅从生源方面来讲,学生们走进大学,就是不仅在选择大学,而且在选择城市,而人们往往这样,在哪读书,则容易选择在哪就业。武汉集中优势兵力,打造“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是为百万大学生留汉“添了一把柴,加了一把火”。
此外,由于武汉大学生基数大,每年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政府除了关注留在国内的大学生群体外,也要关注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去年年中以来,国务院18部委合力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清障搭台”,破解难题。武汉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归国留学人员的创业创新环境,为更多创业创新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更多大学生、归国人才产生更深切的“获得感”。
(记者肖娟 汪文汉)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
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 体现城市的决心与诚意
窦贤康 武汉大学宣传部供图
记者柯兵 通讯员李霄鹍
“‘大学—青年—梦想—创新’,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链条。武汉市提出‘力争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可谓是一个面对青年人才的战略性的决心与诚意,这种大学生战略是效益最高的战略。”昨晚,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书面专访时说道。
窦贤康说,武汉的教育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之一,大学生则是创新创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拼搏赶超,复兴大武汉,武汉市把大学生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刻意为之”的战略部署将对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影响深远。
他还认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像武汉市这样双重对接国家战略的省会城市屈指可数,这种机遇对于青年大学生可谓千载难逢。
机遇、资源与情感是武汉三大优势
“机遇、资源和情感将是武汉市未来留住100万大学生的三大优势。”窦贤康概括道。
“青年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休戚相关。”他说道,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和坐落于武汉市的高校与国家战略的双重对接意味着从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两个维度为青年大学生群体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窦贤康指出,目前,武汉市汇集了全要素的创新、创业资源。即聚集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未来若干年,围绕区域合作、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内陆开放、两型发展的主题,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最为渴望的资金支持、技术扩散和巨大市场资源将进一步汇集在武汉,这就意味着创新创业所亟需的金融脉络、技术脉络、市场脉络和人才脉络在武汉这个关键点上全线贯通,这种资源聚合产生的推动力必将是深刻而巨大的。
“情感是吸引大学生选择未来栖息地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关键软实力。”窦贤康还补充说道,武汉市山美、水美、城市美、人文美,这种宜居环境无形中召唤着青年大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另一方面,从武汉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将青春最开始的四年留在这里,他们的老师同学校友都在这里,他们一辈子都与武汉有割不断的情感联系。“有了好的机遇,大学生自然愿意将未来的青春继续留在这里。”
多带大学生参观“创谷”提升对城市发展认知
随着武汉城市的崛起,武大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情况如何呢?
窦贤康在书面采访中回复道,从整体上看,武汉市对该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吸引力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武大毕业生留武汉市就业创业的人数约占35%左右。
他分析道,武汉市近年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面貌有很大改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加上便利的交通,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同时,武汉市产业升级进步较快,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创造了更多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一批有影响的企业在汉建立研发中心或者分公司,为毕业生带来了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武汉市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对毕业生在汉就业创业的吸引力。
他指出,武汉大学在帮助本校毕业生留在武汉创业就业做了不少努力。其中,武汉大学通过建立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基地等系列平台,帮助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实现从校园内到城市中的无缝衔接。
最典型的是,武汉大学通过汇集政府和校友资源,筹集1.5亿元的“珞珈创新天使基金”,支持所有武汉大学毕业生和武汉地区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同时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总裁班”,让陈东升、雷军等活跃于全国的校友企业老总为本科生传授创业之道,把资金、经验、人脉和市场一并输送给他们,助其一臂之力。
未来,武汉市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大学生留下来呢?窦贤康建议武汉市进一步加强城市、高校、在汉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人才培养、创业孵化、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开展多样化合作。
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让措施落得了地,让人才愿意留下来;加强平台建设,联合创业服务领军企业、龙头高科技企业等共同开发,建设更多“创谷”,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在武汉创业创新、安居乐业;加强校企科技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校企合作,将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创造载体、搭建平台、提供服务,让在校大学生有机会去创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参观考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培养他们对武汉的热爱,增进对武汉的认知。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高端人才是点石成金的人 他们留下来就是生力军
丁烈云 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供图
记者柯兵 通讯员王潇潇
“武汉市提出建设‘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的定位是准确的,也符合武汉的特色,而且武汉市具备这一优势。”昨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校长丁烈云院士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丁烈云说道一一丁烈云说。
丁烈云说,科教优势是武汉最大的特色之一,武汉拥有100多万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规模在全国排名前列。以武汉市现有的人口规模,每10个人就至少有一个是大学生,而每个大学生都是青年,所以武汉就是“大学之城”“青年之城”。
丁烈云认为通过打造“梦想之城”与“创新之城”,5年内将百万年轻大学生留下来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布局。因为大学生不是普通人,而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他们是点石成金的人,关键是要把这些高端人才留下来与开发好。他们是武汉未来的生力军。
武汉产业调整对高端人才产生大量需求
“武汉有很多优势吸引大学生留下来。”丁烈云说,从很多知名的大企业纷纷在武汉设立孵化器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武汉既有生活成本与创业成本低的优势,又有人才聚集的优势。“创新创业必须要有一个好氛围,这么多大学生在一起能形成聚集效应,而在大学生比例低的城市,它的聚集效应就体现不出来”。
“武汉市还有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新兴产业的带动效应,它能对大学生持续产生吸引力。”丁烈云指出,与沈阳、长春等东北地区相比,武汉和它们一样都是“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布局的老工业基地,但到现在为止,东北地区的经济与发展出现滞缓甚至塌陷,而武汉的经济却在不断攀升。
究其原因就是武汉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武汉以光电子及生物制药等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用新的增长动能取代旧动能,用新的产业取代原有的产业。
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它对其他行业与产业具有带动的效应,而这也是带动创新创业的一大优势。
丁烈云还从武汉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武汉大学生做事情比较实在,在一个地方不做出些名堂来是不会轻易换岗位的。“这也是武汉的优势,因为创新创业不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情”。
要打造类似于“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品牌
武汉该如何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并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圣地呢?
丁烈云说,当前武汉市的创新创业政策与环境思想是比较好的。比如颁布武汉“黄金十条”,这些不管是对大学生还是对高校教师的科技成果转化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为它把最大的利益让给创新创业者,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他认为,除此之外,武汉市应该要让城市的创新创业基地形成规模化与品牌化,要提供专业的服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以及氛围,要打造武汉的“中关村”。
他以本校举例,华中科技大学正在兴建一个18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届时,将提供包括风投、科技经纪人、律师服务、会计服务、专利申报、公司登记注册等专业服务。“我们希望它像斯坦福大学的基地一样,能够为光谷提供大批创新创业的人才”。
丁烈云建议,武汉市除了要孵化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还要注意孵化人。使原来不想创业的人想创业,帮助想创业的人能够创成业,打造一个专业的完整的创业服务链。
此外,丁烈云还建议武汉市要争建国家科学中心。他说,国家科学中心是一大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集聚,通过这种集聚进而能发展成为一流人才的聚宝盆,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与形成具有长远影响,而这种文化又将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留在武汉,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华中科大有两个在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项目,一个是脉冲强磁场项目,另一个是精密重力测量项目。另外还有一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这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已经吸引了一批全球一流人才在此做研究。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但可以带动成千上万人的就业,还可以催生与人才的聚集相配套的相关企业产业。
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上海都在建设国家科学中心,甚至连安徽合肥也要建。“武汉各方面的竞争力都不比合肥差,更应该争取让下一个国家科学中心落户武汉”。
(作者: 编辑:唐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