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结语
4.1问卷调查及分析
《湘南古寨堡遗址保护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共220分,采取以大学生为主的随机样本,其中男性样本76个,女性样本144个,其中有40人为湖南本地人,180人为非湖南人。年龄段集中分布在18-24岁。
经问卷反映,接受调查的受访人群中,仅有36人曾听说过湘南古堡群,占比16.36%。由此可见湘南古堡群自2011年被发现以后虽经过一系列的影视、新闻等手段进行传播,但其在全国甚至使湖南本地的知名度仍是非常欠缺。
在对古堡群有了解的人群中,上古寨与芙蓉寨知名度较高,分别占比21.36%和20%,其余宜章三堡、厚坊岩、金鹅寨、黄竹寨有一定的大众认知度。
在受访人群中59.09%的人是通过本问卷首次了解到湘南古寨堡,除此之外,传播力度较大的是受众自身获取的微信、微博的公众号传播与朋友间的他人人际传播,该传播形式表明当下以两微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信息获取主要渠道,以及一直以来备受信赖的口口相传容易扩展信息范围。
受访人群对古寨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风民情均有较为高的兴趣度,各自占比在30%左右,但是对于遗址的保护开发等经济、文化话题的关心程度较弱,表明大众对享受型娱乐化生活追求的趋势,同时该趋势也对当前大众保护,共同传承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对于大众喜闻乐见的观赏形式的调查中,大众对于知识展板、纪律片观赏、话剧演出等有49%左右较高的接受度,在日后的宣传中可以有相对的倾斜。
在对古堡寨本身的价值认可上,大众更多的认真寨堡本身的建筑特色,认为是一方风土人情养育出的代表,其次对其乡土社会形态的代表性与其因势而建的科学性也有一定认可,但相对而言对它的军事作用因了解较少而肯定度不高。
古堡寨的保护传播需要年轻一代的喜爱与传播,问卷中受访者没有显示出强烈的保护意愿,表示一定会尽力保护的仅有7.73%,多数人持中庸态度,在一定情况下表示会提供一定的帮助,6.82%的少部分人也表示出事不关己的消极态度。展现出一种普遍的对文化认同的缺乏。
在对古堡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受访者掉古堡寨的发展前景大多持有一般态度,认为古堡寨与其他众多遗址相比没有特别的特点,得不到大力的传播与大众的喜爱。持有乐观态度与不乐观态度的持平,占比在15%左右。
在对古堡寨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时,宣传不足、缺乏保护机制赫然当头,需要政府或村两委首先自食其力积极保护起来,同时努力通过各方易于传播的渠道打通知名度。其次引发担忧的仍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传统建筑在功能上愈发失色,而顺应现代文明的发展需要土地资金的扩张,如何协调仍是古遗址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有近半的受访者提出了对资金的担忧。
48.18%受访者支持对古寨堡体验互动式的开发与保护,认为能够通过交互提高对古堡寨的理解与认识。30%的受访者赞成观光式的开发,打造旅游景点,17.27%的受访者则赞成寓教于乐。
在受众赞成的宣传保护措施中,以纪录片观赏仍是大众所爱,保护文化活动紧随其后。但对于过于学术的文献教育、手册宣传,过于娱乐化的短视频投放认可度不高。认为还是应该以一种既能被大众理解接受又不把历史过于娱乐化的方式呈现。
最后,团队对受访者的媒介使用习惯进行了调查。在当代年轻群体中,QQ仍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占比92.73%,其次两微与视频网站有一定的势头。可以将传播趋势纳入日后宣传的考虑渠道,以便收获最大的到达率。
在受访者意见中,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方面有加大宣传,扩大知名;另一方面认为应该做好保护维修,不随逐流,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再一方面认为要进行一定的创意创新,在同质化传播的今天找到自己独特的突破点。
4.2参考文献
[1]胡龙兴.《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千年古村——汝城·石泉》[M].汝城县:汝城县印刷有限公司,2016:37—40.
[2]刘专可.《郴州古堡群》[M].郴州市:郴州市文史研究会,2017:22—24.
中南民族大学古往今来实践团队团队成员:彭可馨 李黎 陈可意 李开才
(作者: 编辑:张惟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