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以“扶贫”促“发展”实现双赢

发布时间:2018-08-29 19:34:09来源:湖北日报网

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农业人口9862户3338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82户13840人,扶贫攻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该镇属库区、老区乡镇,部分贫困户原来是靠养鱼致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已开始向京津等地区送水,为确保一库清水北送。库区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网箱养殖从鼓励发展,到全面取缔,产业成功转型。正确处理“扶贫”与“发展”的关系,树立了科学的扶贫观。“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走出特色……。

一、昔日鱼增收 ,今日保生态

保生态水,舍致富鱼。清澈甘甜地汉江水在崇山峻岭中索绕迂回,缓缓流淌,是丹江口市有机鱼的“乐园”。习家店镇人把昔日的荒滩、石岗建成了“百里网箱下汉江,万亩柑橘上山岗”的富饶之地。山上有橘园,河里能养鱼,房前屋后可耕田,是许多库区、老区群众的生活图景。 经过镇政府鼓励支持和多年探索发展,贫困户纷纷开展渔业养殖,习家店镇境内河面上网箱星罗密布,延绵几十里,形成了水产养殖经济带。庄子沟村1组村民闵道国,依水就势建了2个库汊,起初他养了鲤鱼、草鱼、鲢鱼等传统鱼。由于养殖技术薄弱,导致幼鱼时常死亡,待鱼苗慢慢长大,水鸟在鱼塘旁边垂涎三尺……。年终仔细算了一下账本,除去成本,自己不仅没赚,反而赔了5千多。闵道国经过探索找出问题,到周边省市的养鱼大户走访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引进外地优质鱼苗,摸索网箱养殖新技术,发展网箱180余箱。去年闵道国销售成鱼2万余斤,纯利润达10余万元。象闵道国这样的养殖贫困户还有很多,辛勤的汗水不仅丰富了渔民的养鱼经验,同时也带来丰厚的收获。

然而,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向受水区送水的那一刻起,肩负着库区生态水质保护使命的习家店镇不得不号召渔民主动清网,洗脚上岸。“肯定是舍不得,但为了支持南水北调,还是要把存鱼赶紧卖掉,把网箱清理出来,水质好了大家都受益!”该镇党委书记语重心长地对乡亲们说。

养鱼大户闵道国,共有180余个网箱,尽管万分不舍,但为了库区生态水质,他还是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清网工作组签订了网箱清除协议,将自家网箱拖拽至蔡家渡码头进行拆解,成为清理工作的“风向标”,带动其他养殖户纷纷行动起来。该镇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限期拆除”的原则,联合“5+1”库区综合执法专班对辖区内渔民进行政策宣传,积极对存鱼信息进行统计,协助存鱼销售,减轻清理阻力。明确专人负责各自包保水域清理,每日巡查,清理网箱同时严禁新增网箱;选聘专业网箱拆解队伍对上岸网箱进行氧割拆解,帮助售卖废料,最大程度保护渔民收益。如今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国家二类水,部分渔民成功转产,找到新的致富门路。

二、桔园“靓”起来,转型促升级

产业转型,以橘促收。“库区不让养鱼了,我们发展柑橘,一年也能收入好几万呢。”正如俗话所说,“户栽三亩橘橙树,一年吃喝不用愁”。闵道国介绍,自家30亩橘园随着南水北调库区水位上涨,将近一半橘园被淹没,180多只网箱也被取缔,必须要提前谋划增收致富的新门路。在镇政府的引领下,他新栽植了5亩大分4号柑橘新品种,具有成熟期早、果形漂亮、易化渣、品质上乘的特点,定能卖个好价钱。除此之外,闵道国还做起了柑橘代办,凭着自己良好的人脉打开了山东、黑龙江、河南等地的销售市场。“8月份开始就有山东的老板来拉橘子,一斤7毛钱左右,大伙都争抢着卖,这都是闵道国联系的。”行陡坡三组橘农杜吉福高兴地说道:“今天给我的任务是下一万斤柑橘,我请了5个工,全部剪果,弧三标准,一定保证北方来的客商满意。” 全镇89%的贫困户都从事柑橘种植或当销售经纪人,找到致富新路。

习家店镇作柑橘种植大镇,面积近10万亩,年产柑橘5000万公斤以上,为该镇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部分橘树栽植密度大、品种混杂退化,树体严重老化,导致近万亩柑橘产量不断下降,品质逐年下滑,严重制约了橘业发展。经过多次专题会议商讨研究,该镇党委巧搭国家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的“顺风车”,制定出低产园改造方案,让传统橘园“靓”起来,建高标准万亩无公害橘园。果子不仅外形似饼,好看味又甜,化渣率高,商品性好。2016年末,通过竞争性谈判,贫困户同意签字后,正式发包给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统一实施改造,两年时间内完成2万亩精品柑园、3万亩晚熟柑橘改造项目。同时将新建5千亩早熟优质柑橘,形成早、中、晚品种交替有竞争力的柑橘市场。逐步形成了“门前垂柳院中花,墙边扁豆瓜满架;圈满牲畜园满橘,进门鸡鸭叫嘎嘎;葡萄蔓子搭凉棚,“珍珠”“玛瑙”头上挂,田园橘景美如画”的小康日子。习家店村回乡创业青年赵双当“创客”,办起柑桔果酒加工厂,生产“金罗浮”牌生态橘子酒已上市销售,酒厂年可消化“丑橘”达200吨,酒厂正在提档升级,更多拉动柑橘就地销售。这就是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版。

三、狠抓早餐店,改革出新招

舌尖安全,助力增收。走进改造后的早餐店,整洁的环境、整齐的桌椅、宽敞明亮的店面、飘香的食物味道使得店内座无虚席。“以前在外吃早饭总觉得不干净,经过改造后统一消毒设施,可以放心来吃了。”正在吃早餐的一位顾客称赞道。4月27日,该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组织专班对20家旅游放心早餐示范店改造情况进行了验收,总体情况良好,验收合格后将一次性奖励餐饮业主5000元,贫困户又多了一条可持续增收的门路。据悉改造期间,食药所监督人员逐户到场指导,严格按照 “十个一”标准进行改造,即:操作间瓷砖统一上顶、就餐间瓷砖统一1.5米以上、统一流程布局、统一明厨亮灶、统一消毒设施、统一三防设施、统一标示标牌、统一工作衣帽、统一口罩、统一餐巾纸(抽纸)。还对20家示范店免费发放了工作衣帽、口罩、标示标牌、牙签盒、泔水桶等日常用品,这种对乡镇餐饮店大刀阔斧地改革十分不易。通过开展 “20家旅游放心早餐示范店”创建工作,提升了群众的就餐环境,也为该镇发展旅游经济增强了软实力。下一步将以20家旅游放心早餐示范店为标杆,以点带面,促进辖区内所有餐饮服务经营提档升级,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脱贫增收与发展同步进行。习家店镇人从此也像城里人一样有放心早餐店过早了!

四、省媒体助阵,聚焦新扶贫

聚焦扶贫,媒体助阵。湖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扶贫办于3月份安排采访基层扶贫先进事迹活动,客观真实的反应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状况,展示扶贫脱贫成果。湖北日报和湖北卫视新闻中心记者深入习家店镇茯苓村北斗星农博园,该公司专门成立了扶贫办作为扶贫内设机构,对企业为贫困户实施扶贫济困的经验做法进行专题采访。

雨后初晴的农博园内花香鸟语,行走其中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画图中。摄制组向农博园负责人李巍了解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以及产业促脱贫经验。农博园建成近两年来,累计在该镇茯苓、马家院、陈家湾三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现已建成3000亩集景观花卉苗木观赏、特优水果采摘、设施农业科技推广、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功能的公司。企业已吸纳500多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既可学到苗木实用养护技术,还可以获得稳定薪酬,现已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3月11日“三花节”当天,2万余名游客涌入农博园赏花游玩;7月8日农博园开园首日接待游客4万余人,不仅带来园区火热人气,附近群众还可以销售农特产品,提供农家食宿,增加经济收入。李巍介绍,下一步农博园将对苗木进行合理布局,打造一年四季“赏花品果”的生态观光旅游园区,带动更多贫困群众依靠务工和旅游收入实现致富梦。

李家营村瑞明农家乐采访中,贫困户刘瑞明将土地流转给农博园,和老伴长期在园内务工。看到农博园景美客多,便和老伴商量在2016年开办了瑞明农家乐,依靠可口的饭菜和便宜的价格,已有自己特色招牌菜。仅3月11日当天中午就接待游客90余人,纯收入达到1000余元。现在老两口每年农家乐收入近3万元,儿子儿媳在外地务工,于2015年早就脱了贫。老两口现在逢人就夸“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脱贫致富没落下我”。

今年7月8日农博园开园当天,吸引了来自襄阳、南阳、十堰等周边地区4万余名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全镇一个个销售地方特产小吃、农副产品的摊位及农家乐生意爆棚,乡村旅游不仅鼓起了农民的口袋,更富了农民的脑袋,提高了农民素质,走出了“旅游扶贫+文化小康”的红红火火新路子。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扶贫攻坚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讲究系统论、用好辩证法,统筹兼顾、弹好钢琴。其中至为关键的,就是树立科学的扶贫观。习家店镇党委政府带领群众选择改革创新之路脱贫致富,以“扶贫”促“发展”实现双赢。(程泓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