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实施相关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省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受益的重大战略机遇。
随着三峡船闸饱和运行,建设三峡枢纽综合运输体系日益紧迫。打造立体走廊,提高黄金水道的运输效率,使长江成为中西部沿江地区对外经济交流和开放开发的重要通道。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
三峡船闸饱和运行
过坝效率亟须提升
“三峡船闸过坝效率亟须提升。”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三峡船闸2003年建成通航以来,过闸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船闸处于饱和运行状态,船舶停航待闸已经成为常态。“船舶待闸,不可小视。”黄利鸣委员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待闸时间日益延长。下行过闸船舶待闸率高达80%,平均待闸时间超56小时,船舶积压平均每天150艘左右。船闸检修期间,平均待闸时间增加至7-8天,最长达15天,积压船舶数量最高达940艘。
停航限航时间增加。三峡坝区浓雾、大风、雷暴等恶劣天气频发,船闸通行时常管制。另外,当三峡大坝下泄流量超过4.5万立方米/秒时,三峡船闸实行封闸。
危化船舶受限严重。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不允许危险品运输船过闸。目前,三峡大坝及葛洲坝上下行每日仅安排一小时供一级危险品过闸。下游成品油通过船舶运送至上游的平均时长达20天。
宜昌市交通局数据显示,2017年,三峡船闸货运通过量1.38亿吨,超过设计年通过量的40%左右。受船闸检修和汛期碍航影响,下行船舶待闸率80%以上,船舶待闸平均在锚时间43.69小时。
委员们认为,随着货运量逐年增多,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影响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
建设多式联运体系
释放三峡航运效益
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打通黄金水道“肠梗阻”,已成为共识。
过坝效率如何提高?在实地调研后,委员们感到,三峡船闸通过能力挖潜空间有限,并且过高的通航效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若国家决策开辟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三峡第二船闸,建设实施周期至少10年以上,短期内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建设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三峡枢纽通过效率。“从长远来看,也能与新通道航运互补。”
在各方呼吁下,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被纳入国家规划。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将“完善公路翻坝转运系统,推进铁路联运系统建设,建设三峡枢纽货运分流的油气管道”写入意见和规划。
2016年3月,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发改委组织进行深入研究,预测2020年过坝货运量为1.7亿吨、2030年达2.6亿吨。
石文先委员说,在三峡枢纽地区,加快推进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释放三峡工程航运效益,使我国西部与东中部经济的流通更顺畅,东部产业沿江梯度转移的渠道更便捷,对于进一步强化长江黄金水道对沿江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项目投资250亿元
期待国家给予支持
“有了规划,建设也要加速!”委员们建议,将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方案作为解决三峡船闸能力不足的首要措施,纳入国家重点项目予以支持。
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科学调度和三峡船型推广,进一步挖掘船闸通过潜力,建设三峡坝上坝下港口及疏港铁路、公路及管道,实施“铁、水、公、管”等联运,拓宽货物过坝渠道。核心项目总投资约250亿元。
高宗余委员表示,长江三峡枢纽综合运输体系项目建设投资大,且建成后管理运行成本高,建议国家支持运输体系实施方案中的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支持范围,给予资金支持。“在挖潜方面,仍有文章可做。”委员们建议,国家协调有关部门统筹研究并制定三峡枢纽过坝货物的分货类通行规则,建立科学高效的综合管理体制与协调运行机制,有效发挥联运体系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三峡枢纽的综合效益。
黄利鸣委员建议,建立国家引导机制,给予翻坝运输车辆适当补贴,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切实解决长江航道船舶为节省费用、宁愿在宜昌江段排队等待2个月免费过三峡船闸问题,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在三峡地区的高效对接,提高运输综合效率。“宜昌要抓住机遇,强化产业布局规划引领。”石文先委员建议,在宜昌设立国家级沿江产业示范区,将其纳入国家规划及长江经济带重点支持范畴。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形成全新的跨三峡区域的产业运作模式,减轻过坝货运压力,最终实现坝上、坝下物流在宜昌高效集并、加工、中转、配送,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港口、产业、物流、经济协调发展。
(作者: 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