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生态经,道脱贫法,解教育之结,析医改之策……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邀请5位委员,就“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答记者提问。民生难点有真诚的回应,民生痛点有治疗的方子,百姓对未来的信心就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铢积寸累。
百姓之事,枝叶关情。回望两会进程,微民生里有着大关怀。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蔬菜种植、市场价格、垃圾处理等民生细节。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成为他关心关怀的大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等,赫然在目。代表委员们讨论时,有的从一个台阶说起,为特殊困难人群的出行畅通鼓与呼;有的从小钱算起,看到今年“国家账本”上,每花掉7元钱就有1元是投入教育。民生话题越谈越细,彰显解决民生问题迈向“精耕细作”。
往往越是小事,就越是琐碎,抓起来耗时费力还不起眼,但实实在在地关系着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补齐群众不满意的短板,大的方面要改革加力,小的方面要服务卖力。改革加力,就得放下各自小算盘,着眼大局,勇于担当。服务卖力,就得抛却好大喜功的政绩观,对民生小事更上心、更热心、更尽心。
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民生工作贵在细与实。如今老百姓看我们干得怎么样,不看总结,也不看样板工程,就看日常服务是否贴心、排忧解难是否到位。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才能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充实。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11日 07 版)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