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聚焦《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五大看点
发布时间:2016-09-06 19:26:09来源:新华社进入电子报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题:聚焦《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五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

出生缺陷、慢病缠身、意外伤害、精神疾患、行动迟缓……从出生到年老,我们每个生命阶段都面临着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巨大风险。

如何防患于未然,把残疾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答案。

【看点一:有效控制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

【行动计划】孕前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普遍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疾病筛查病种和范围。广泛开展新生儿访视、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健康咨询与指导,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筛查覆盖率及转诊率、随访率、干预率。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主任朱军】筛查的目的是发现视力、听力、智力方面可能致残的疾病,从而尽快进行干预、治疗和康复。要动员整个社会,尤其是生育家庭特别是母亲知道孩子出生后应主动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发病风险都能检测出来。

检测出来之后,更加重要的是干预。筛而不治是浪费社会和医疗的资源,没达到筛查的真正目的。筛查出的疾病一定要尽快干预、康复,对新生儿来说,越早干预,治疗和康复效果越好。

【看点二:加强慢性病防治】

【行动计划】开展全民健身生活方式行动,推动科学膳食、全民健身、控烟限酒。倡导居民定期健康体检。开展致聋、致盲性疾病早期诊断、干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达到60%以上;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达到2000以上。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教授】慢性病的发生涉及人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但中老年阶段问题更大。导致残疾的慢性病及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骨骼关节疾病和白内障等。

但是,如果慢性病防控发展到疾病阶段就为时已晚,行动计划提出的防治措施关注到更早的预防环节,这一点很重要。社会环境、空气污染以及膳食不合理、吸烟酗酒、体力活动不足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是造成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看点三:努力减少伤害致残 推广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行动计划】重点做好待孕夫妇、孕期妇女劳动保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职业危害。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均下降10%以上。开展道路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况。普及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推广使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研究员】在我国,造成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各种原因中,道路交通伤害排在第二位。很多国家通过研究已经证实,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预防乘车伤害的有效手段。中国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让更多家长认识到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一些地方也对此出台了相关规定。尽管如此,这项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因此,行动计划提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将为保障儿童健康和安全、减少残疾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推进安全座椅的使用,还要普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此外,还要规范儿童安全座椅的市场,这需要各个方面力量一起合作。

【看点四:加强精神疾病防治】

【行动计划】加强对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孤独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康复。将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遭遇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80%以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将这些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工作列入行动计划,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精神疾病只有被正确诊断、识别出来,而不是“瞎贴标签”,才有机会被正确治疗。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80%以上,意味着八成登记在册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国家一系列福利政策,对他们的治疗和康复会很有帮助。

很多人认为,“疯疯癫癫”就是精神病,这是不对的。相对于其他疾病,精神疾病的诊断更为复杂,从学科特点来说,它只能将现象学作为诊断依据,缺乏客观可量化的指标,因此,必须由有长期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诊断。此外,加强筛查工作还面临患者不愿意就诊、社会偏见以及重视程度不足、社区精神卫生医护人员工作重待遇低等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看点五:加强康复服务 推广辅助器具服务】

【行动计划】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普遍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将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开展辅助器具租赁和回收再利用等社区服务,就近就便满足残疾人短期及应急辅助器具需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80%以上。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赵悌尊】康复服务对于残疾人来说意味着生命的重建。一直以来,我国康复服务投入在不断提高,受益人数持续增长,但康复水平不高,服务内容单一,评价方法缺乏规范性和可衡量性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8500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的人数超过5000多万,而康复人才极度匮乏。目前全国有70多所本、专科院校开设了康复专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康复学科体系。每年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到8000人,70%是专科学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科学康复的需求。“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推动中国康复大学的建设,残疾人职业能力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融入社会的问题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亟待建立一所这样的大学,尽快形成这一康复学科体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