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全国主流媒体聚焦宁夏,感受自治区60年巨变

发布时间:2018-06-19 09:57:2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习松

6月15日,为期3天的“砥砺奋进60年——全国主流媒体宁夏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收官。3天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和来自全国的其他百余家媒体编辑记者一道,分赴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和中卫,全面聚焦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巨变。

数据显示,自治区成立60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958年的2.6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3454亿元,增长了1328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44.9元跃升至50930元,增长351倍。

互联网+“双带”工程“菜篮子”变钱袋子

西芹、辣椒、西红柿、羽衣甘蓝、脆皮萝卜……6月13日,记者一行走进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仿佛到了一个小“蔬菜王国”。

然而,10多年前,这里和其他普通村一样,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为主,受干旱、大风、霜冻等灾害影响极大,农作物产量低、种植效益低、农民收入低,土地撂荒碱化现象日趋严重。

巨变源自哪里?彭堡镇组织委员李春燕给出答案:“党总支+带头人+合作社+农户”,引导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冷凉蔬菜之路。

同样的自然条件,科学利用便是优势。原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摆生虎说,原州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种植冷凉蔬菜。

然而,人才、资金哪里来?“我们的办法是将党组织带头人培育成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培育成党组织带头人,以‘双带’促共富。”已是彭堡镇副镇长的姚磨村党支部书记姚选说。

去年,他作为“有为有位的村支书”代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今年,他的干劲更足了,实施了“组织跨村建、能人跨村带、产业跨乡育”等举措,建立了3个万亩冷凉蔬菜基地,年产值将达1.8亿元,带动本乡镇12个村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大力发展“物联网+农业”,线上线下互动,打开更大市场。今年预计蔬菜总产量达61万吨,总产值8.3亿元。

“互联网+‘双带’工程,已经让‘菜篮子’稳稳地变成百姓的钱袋子了!”姚选自信地说。

数据显示,2017年,该村1324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高出原州区平均水平50.7%。

当年红军会师地如今吃起“旅游饭”

苍松翠柏,亭亭如盖。

在固原市西吉县,改造后的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显得气势恢弘。

80多年前,红军在这里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第一站就来到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总书记深情地说,这次专程来,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现在,将台堡镇的变化大得很!”附近的西坪村村民梁怀林说,镇上通过发展冷凉蔬菜和节水农业,有劳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被吸引到产业链上打工增收,更多有想法的人吃起了“旅游饭”。

宁夏龙王坝生态文化旅游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建鹏,便是其中一位。

龙王坝村,位于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和党家岔震湖两大景点之间,背靠兰州遥望红色将台堡。不同于传统景区早9点开门、晚5点送客,龙王坝全天候免费开放,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游客还可免费欣赏评书、社火、节庆民俗表演,只有餐厅、窑洞宾馆、民宿、滑雪场等场所才收费。

以“免费”赚“流量”——客流量和交易量,焦建鹏走出了一条“南部山区落后村庄”变“宜居宜游宜商美丽乡村”的脱贫致富新路子。2014年至2016年,龙王坝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龙王坝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打响‘天高云淡六盘山’旅游品牌的一个缩影。”固原市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从地图上看,固原处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府城市所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中国西部前景极佳的待开发地区,亦是中央确定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该负责人透露,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目前已有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3个,旅游从业人员5万余人,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民俗(民族)风情目的地城市”“全域旅游创建典范城市”等。2017年共接待游客492.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24.5%。

流域综合治理成就大沟湾里的“塞罕坝”

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

6月15日,记者走进宁夏彭阳县大沟湾流域生态梯田,脑海里不由得蹦出“塞罕坝”植绿的场景。

这里,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整流域推进的一个典型样板,涉及白阳镇、新集乡2个乡镇8个行政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地貌以梁、峁、沟壑为主,地形破碎。此前,水土流失严重。

“不夸张地讲,这就是彭阳的‘塞罕坝’!”彭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儒说,2002年以来,该县在多年生态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大沟湾流域积极探索把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后续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坚持退耕还林(草)与荒山治理、治坡与治沟、林草建设与农田建设同步推进。如今,该流域已成为彭阳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综合治理示范区。

在治理实施中,群众的智慧无处不在。梯田现场,每隔几米,就有一条深、宽各80厘米的水平沟。

“这是为了有效储存雨水,实现自我灌溉。”该县林业局副局长高志涛介绍,目前全流域按照这一标准,栽植了大量山桃、山杏、沙棘等灌木,实行封造结合,推进综合治理。截至目前,该流域内退耕29985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2862亩)、荒山荒沟造林7123亩,发展优质经果林6000亩,嫁接改良山杏1万亩,种草5000亩,新修道路6公里。

高志涛介绍,治理后,该流域生态恢复良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为黄土丘陵区半干旱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样板工程。

“10年前,中央领导视察大沟湾流域综合治理时指出,生态治理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改变生态环境,最终让农民致富。如今,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彭阳人做到了。”王儒说。